暖暖的春日照射在清澈的邵伯湖上,反射出道道金光,湖麵上零星散落著幾艘小漁舟,舟上漁夫用長長的竹竿敲打著水麵,七八隻鸕鶿不停地翻上翻下,激蕩起大片大片的水紋漣漪。
湖岸邊上的桃花開得正豔,馥鬱的花香隨風飄出很遠,引來大量蜂蝶飛舞林間。林間草坪上,幾隻白色的大狗正在蹦來蹦去,陪著兩個粉妝玉琢的孩童玩耍嬉戲,不時抱成一團在地上滾來滾去,旁邊或蹲或站圍著幾名侍女,小心地照看著他們。
石子小徑一直向桃花林深處延伸,舉目望去隻見桃林盡頭露出了大片琉璃飛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傾斜的房頂上,幾隻溫馴的仙鶴正在懶洋洋地曬太陽,不時用長長的喙啄著自己漂亮的羽毛,偶爾還發出幾聲清脆的鳴叫。忽然,一隻仙鶴發出快樂的鳴叫聲,撲閃著翅膀飛下了屋頂,其他幾隻也都歡叫著相繼飛了下去。
草坪上正在打鬧的兩個孩童都爬了起來,稍大點的女孩兒拍著手笑道:“啊哈,爹爹又在喂鳥了!”
小男孩撇撇嘴:“笨蛋!那些是仙鶴,不是鳥!”
“你才是笨蛋!仙鶴難道不是鳥?”
“你是笨蛋!”
“你才是……”
唧唧喳喳鬥了幾句嘴,兩個孩童邁著小步子順著石子小徑向前跑去,幾隻大狗一邊叫,一邊搖頭擺尾地簇擁在小主人周圍向前跑。那幾名侍女一臉的苦笑,嘴裏喊著少爺小姐慢點跑,腳下卻趕緊跟了過去。
大門前的地上鋪著水磨青石板,看上去光滑可鑒,上麵還飄落著大片大片的花瓣,如同給鏡麵上點綴著美麗的花紋。張煥穿著一身青色儒衫,半蹲著身子,從一隻小木桶裏取出一條條銀色的小魚,幾隻仙鶴圍著他爭搶不已,每當搶到一條就趕緊跑開幾步,吞下肚子後又跑回來鳴叫著爭搶。
張煥的相貌變化不是很大,不過整個人的氣質變得更加內斂,頜下三縷短須更是讓他看上去十分的威嚴穩重。如今已經是麟德二年,距離李治登基已經過去十五年了。十六年前張煥第二次西征大勝,當年冬季李世民患病去世,次年李治登基為帝,其後多次更改年號,永徽、顯慶、龍朔,直到現在的麟德。
。小木桶裏的魚很快就喂完了,張煥對著幾隻仙鶴微笑著攤攤手,幾隻仙鶴卻依舊簇擁在他周圍不依不饒地鳴叫著。這時兩名孩童帶著狗飛跑過來,那幾隻仙鶴趕緊展開翅膀飛上屋頂,對著幾隻大狗尖聲鳴叫,幾隻狗自然不甘示弱,也仰著頭汪汪亂叫,場麵看起來十分有趣。
“爹爹!爹爹!”小女孩跑在前麵,看見張煥就大聲叫喊。
張煥笑著轉過身子,蹲在地上張開雙手。
小女孩跑到近前,一下子撲到張煥懷中。
張煥站起身,抱著小女兒轉了幾個圈,小丫頭樂得咯咯直笑。
張煥停下轉動的時候,小男孩也走了過來,眼巴巴的看著他。張煥哈哈一笑,蹲下身子抱起小兒子,就這樣一手抱一個向大門走去。幾隻大狗停止了和仙鶴的‘戰鬥’,蹦蹦跳跳地跟在主人身後,順著寬敞的台階走了上去。
寬闊的大門上方,鑲嵌著一塊丈餘長的牌匾,上麵大書‘敕造越王府’五個金色大字。門口站著幾名黑衣侍衛,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掩飾不住的彪悍之氣,正是當年跟隨張煥南征北戰的暗刺。張煥和他們說笑幾句,抱著兒女走進了大門。
李治登基之後的第二年,渡海東征滅掉倭國,帶著無數俘虜歸來的張煥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家眷回到了江都縣老宅定居。隨後不久的朝會上,李治宣稱冊封張煥為越王,卻遭到了朝臣們的一致反對。李治登基後一直表現平和,唯有在這件事上乾綱獨斷,對眾人的反對置若罔聞,祭告太廟後直接從內廷發下了封王的詔書。
張煥堅持不受,李治卻接連下旨,甚至派出即將赴任為倭國,哦,已經改名為大唐東海道的大都督李恪親自前來傳旨,同時不由分說開始籌劃在江都縣內建造越王府。張煥推遲不過,隻好勉強答應接受王位,不過對於封地卻無論如何都不接受。經過一番艱難的‘討價還價’,李治最終答應張煥,隻把邵伯湖及其附近的土地賜給他做食邑,而不是此前所說的整個揚州。因此現在的卲伯湖,已經成了張煥的私產,相應的越王府也就建造在了邵伯湖畔。
李治對張煥的恩寵可謂是無以複加,引起了無數人的妒忌羨慕,然而隻有皇帝最親近的幾個人才知道,比起張煥的功勞以及他離京時送給李治的東西,一個王爵之位和一口湖泊這樣的賞賜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且不說張煥立下的赫赫戰功,離開長安回江都的時候,張煥把手中掌握的巨大財富,諸如淘寶店、漕幫商會的股權、終南山藥廠等等都直接送給了李治。對於李治來說,無異於多出來了將近一年的賦稅,而且還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巨大的財富。這都不能封王的話,何等功勞才有封王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