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7.市場趨於有效與人才相對飽和(3 / 3)

那麼國內量化投資的現狀跟國外相比差別和差距都在哪兒?國內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國內問題是出在兩個方麵,一個就是不能有效地去賣空,另外就是不能有效地去融資,就是加杠杆。我認為中國這個市場你可以做出來的跑贏指數的超額收益是全世界最大的,為什麼,因為做的人很少,但是即使是最大的未來也會隻有個位數。

美國可能隻有2%、3%,但是美國你可以把它乘10,因為它可以加杠杆,每年可以給20%、30%的回報,然後波動度可能就是回報的1/3、1/4,結果夏普比率是3~4。

投資人會對這樣的回報滿意。中國也許超額收益遠遠高於2%、3%,可以到10%以上,但是因為不能加杠杆,對投資者來說並不十分吸引人。

另一個是無法有效地去賣空。融券在中國是很困難的。當然你可以通過指數來對衝,但是要比用融券來對衝,風險大很多。

另外國內的法律也非常零亂,比如說信托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合夥人製的企業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就是說給人感覺比較零亂,所以這個壁壘還是蠻厲害的。

所以像你說的,量化的市場中性的策略要在中國做是有很大的阻力的。另外,如果在中國做,是不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可能信息沒有國外那麼準確,那麼透明,比如說一些財務數據。

這個實際上是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就是,如果很愚蠢地直接利用這個數據,你肯定會被誤導,肯定是虧得很慘。但是好處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東西好像帶刺的玫瑰碰不得,如果有些人懂得怎麼把刺去掉的話,就能夠做得非常好,所以這是雙刃劍。但作量化投資的人真正怕的不是這個,怕的是變化。比如過去幾年會計準則很亂,現在變好了,或者中間有一段時間,為了實現管理層的某些目的,這幾年有意把業績做差,過幾年業績又好了,類似這樣的東西實際會傷害到作量化投資的。因為曆史的可持續性是假的,不可持續的。但如果一直很差,一直帶刺,玫瑰都帶刺那也行,無所謂。

那麼量化投資對整個資本市場有什麼貢獻嗎?

有幾個方麵的貢獻。第一,它讓這個市場更有效,更理性,好的公司更容易融資,壞的公司泡沫也更不容易產生。第二,它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也就是成交量。

在美國,股市的交易量裏至少有一半以上是量化交易貢獻的。所以在美國買賣股票,市場衝擊成本是比較小的,股價相對比較堅實,而國內相對來說市場衝擊比較大,股價相對易滑動。第三,它降低股市的波動度。因為它通常會在跌得多的時候買入,漲得高的時候賣出。量化交易多的市場股票的波動率通常是較低的。所以沒有什麼負麵的東西,唯一有可能有負麵的就是有的人三腳貓程序編得不是太好,有些邏輯上的錯誤,導致一些愚蠢的連鎖反應。像2009年,美國有一天股指道瓊斯幾分鍾內跌了1000點,後來馬上又彈回來了,就是有一些程序上的邏輯問題。我認為在中國這種風險防範起來也不難,我們交易所有漲跌停板的機製,美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