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觀洛陽(3 / 3)

尋常家戶房子多是單邊房簷,使水流入院內水窖,供人使用,一般大戶人家外圍又會砌一堵高牆,起到防盜作用。又因木材聖廣,雨水少於南方,屋簷下多以木料為拱。落成時多是大紅大綠,別於秦王宮的威嚴色彩。

陳天皓自然不是一次曆練就有所心得,多是書籍出處,今朝看這些建築,便知書中言語多為實誠。

過了尋常的住宅區,進入坊市後,就顯得熱鬧了。各色叫賣聲,嘈噪聲等不絕於耳。

兩人在坊市裏東看西逛,也不買東西,圖個開眼見識。陳善道知道自己窮的就剩下隨身法寶,自然不敢由著性子胡來。陳天皓剛從酒樓訛了點紫靈的差價,兜裏已經有點碎銀子,但逛來逛去也不知買什麼,更沒什麼想買的。

“買點胭脂水粉吧!”想起陳天皓兜裏有點銀兩,陳善道趕緊拽著他走進一家胭脂水粉店。同時沒忘記出口解釋,“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明天要見淨慧師傅,總要給天女峰的師妹們送點東西。何況天女峰還有你小子該送禮的師姐。”

“說的在理!”陳天皓點頭同意,心安理得的走了進去,也不在乎旁人異樣的眼光。

胭脂水粉鋪裏,大大小小羅列了數十個罐子,光是陳列在外的就是十多種。進店的兩人自然不清楚眼前的胭脂水粉的名稱種類,但這不妨礙陳善道向陳天皓說點胭脂水粉的來曆。

“胭脂產於西北草原的匈奴部族,數十年前趙國稱霸萬裏疆域的草原後,匈奴就被殺回老家,但是胭脂水粉這類女子玩意,倒是漸漸在中原流傳下來。”

“這位道兄的說的在理。”

陳善道剛說完,一旁的夥計忙著接話。

“胭脂的來源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世人皆知,它是源於匈奴焉支山。我商鋪就是從去焉支山的商隊手裏轉賣過來的原料,經過加工後陰幹而成的稠密潤滑脂膏。本店有婦人妝麵的綿燕支,還有小姐用的金花燕支。當然水粉也是必不可少的妝扮,玉女桃花粉、玉簪粉等小巧玲瓏的主兒適用的,還有王公貴族用的珠粉,另外就是適宜窮苦人家塗抹的石粉。”

這些東西陳天皓在青衣鎮從沒見過,更沒用過,被夥計拉著一樣樣的介紹熟識,他隻當是件稀罕物,看個興趣熱鬧。

在胭脂水粉店夥計的熱情招待下,一會功夫,陳天皓兜裏的碎銀兩就接近兜底。他也不清楚天女峰的師姐喜不喜歡,七七八八買了些,全當以表心意。

“兩位道爺,進來坐坐唄!我們這裏的姑娘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大可陪您賞心賞月。”

“兩位道爺,我們這的姑娘琴棋書畫堪稱洛陽一絕,要不花點時間進來聊聊?”

......

陳天皓也不知怎麼被師兄陳善道帶路走到風花雪月之地,一見這花團錦簇的軟紅陣,頓時隻覺得手足僵硬,木齒喬舌。

對數位上來拉客的青樓**,陳善道也不覺得別扭,一一拒絕後,才寬慰陳天皓,“洛陽成裏,這些院子裏的多是些精挑細選的水靈姑娘,說不上人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也有所擅長。不過這些青樓女子多是娼女,師哥可不敢害你淪陷於此。存活於世,這些下三流的文化早晚會見識到,師哥權且帶你開開眼界,僅此而已。”

少了熱情的**,陳天皓才覺得舒坦點,再看向一旁得意的陳善道,不由得有幾分尷尬感覺。

“比我強!”陳善道笑著安慰後,繼續前行。

坊市溜達完耗去兩人兩三個時辰,為了填肚又在吃食上耗去不少時間,都是些沒見過的莽獸凶禽的肉脯,嘎嘣脆外,齊聚色香味。

坊市逛完,看也看了,吃也吃了。陳天皓選擇了洛河邊的渡船打發時間,看看洛陽四月的夜景。

洛水漫漫,星河平野,陳天皓甚為感慨,頓時想起嗣璉夏重這煙波釣徒的詩句。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不巧,渡船順洛水而下,才過天橋,就有商妓出現在渡船夾板上,“兩位道爺,可否容女子彈唱一曲?”

看了眼猶抱琵琶的商妓,陳善道看向船尾的擺渡人,嗬斥道:“船家,錢掙的可真利索!”

船家是個纖瘦的半老頭,恭謙著身子笑道:“道爺!您切勿生氣,且聽上一曲試試。”

自知還剩點餘錢,陳天皓阻止陳善道繼續說下去,衝著渡船甲板上的商妓說道:“見見鮮,聽曲也罷!”

“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

商妓選曲非耳熟能詳,婉轉鶯啼聲中卻很合當下情意。

應天山的兩師兄弟難得如此雅興,就著腳邊的屠蘇酒,聽著小曲看洛陽,甚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