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秦皇宮一隅的皇城道曆來是大秦群臣的首選入住位置,更少不了富甲重商居住於此,長久以往,漸漸有了庶民難入的不成文規矩。大秦王朝至今數百年,號稱日夜聞皇權的皇城道近來來更是名聲鵲起,越來越被富甲商人所重視外,地皮價格更是有逐年看漲的勢頭。
從百兩換地皮到現今千兩難購的處境,不知折煞了多殺望洋興歎的好漢,更有不少投機倒把的二代官宦子弟想要從中牟利,奈何在實打實的銀兩投入麵前,不得不止步不前。大浪淘沙,逐漸剩下的都是些商家寡頭和逐恩逐利的臣子在背後操縱。當然,其中的利潤足夠這些參與者樂不思蜀。
不說現今的高價,隻論以前的地皮買賣價,就足夠底層的勞苦百姓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生活開銷。除了搖頭歎息,在層層剝削下更加賣命的積累點棺材本外,隻求能多有幾個豐收年。
皇城道,看似平靜,實則太多的風起雲湧。這裏的江湖遠勝廟堂外的江湖,刀劍止於明,始於暗。十數年的時間,皇城道似廟堂,捧熱了官運亨通的寵臣,也冷落了不少不得大秦帝心的大臣。
其實號稱庶民難入皇城道,不在於官位與金銀的數量,看重的隻是身份的象征。看似寥寥無人的整條皇城道,實則多眼線和暗探,尋常百姓家膽敢擅入,將是有來者無去者。
前些年頭,皇城道就發生過轟動京都洛陽的滿門斬。緣起於一家三口錯入皇城道,未曾深入數十丈,就已身首異處,死於暗探之手。於高官上位或是商家寡頭而言,這等事不算多為難,畢竟能以金錢銀兩解決。奈何這家背後的長輩也算是位小富一方的老者,不願帶著銀兩含恨入土,遂即狀告到徐有功的門下。在地方為人父母官時,就號稱三年無仗責的徐有功自然知道皇城道的暗地規矩。
為民請願這種事也得看對手的後台,徐有功真要接,就將撞上鐵榔頭。誰都認為徐有功會就此作罷,奈何徐有功正接下了這筆狀告,還將親自審理此事。為了維護皇城道眾多官階商賈的顏麵,自然有許多明言暗語第一時間傳給了徐有功。奈何徐有功此人是個軟硬不吃,鐵了心要拿此事向皇城道開刀以正綱紀。
世事難料,不過三日徐有功就受群臣參折狀告,終是落得卸職待京。沒了徐有功的護持,老者很快被刑部尋到蛛絲罪狀,受某位皇親國戚的親自審閱後,嚴刑拷打的老者最終認罪。未出二日,就被問斬於街頭市巷,家眷奴役數十口盡數流放於他鄉。
號稱京兆正清,吏民稱不容口的徐有功此時也隻能麵對現實,哪怕事過三年,他在高官重臣的提議下又官複原職,也沒再過問此事。
近幾年再無尋常百姓有膽量敢擅闖的皇城道,今天意外的多出兩人,皆是身穿道袍,雖幹淨,卻與皇城道的雍容富貴顯得格格不入。道袍二人不知是無知,還是有意擅闖。從入皇城道開始,兩人很是隨意前行,悠悠然行進數十丈竟是出人意料的毫發無損。
在二兩位道人踏足皇城道時,街頭早有好事者聚集,皆是耐著性子坐等兩道人的悲慘結局。眼見得漸行漸遠,仍未看見預料中的身首異處的情景,不少人開始好奇兩道人的身份之餘,更多的是期盼下一刻兩道人的身首異處。
麻木不仁的環境裏,這點血腥之事算是眾多好事者難得的笑料。
又見兩道人前行數十步,街頭人一時眾說紛紜,皆是懷疑皇城道上的暗探忙著就寢深睡。雖如此,卻也無人敢踏入一步,“以身試法。”
街頭路旁有家名字很是俗氣卻修繕的很是闊綽的高升酒樓客棧。敢坐落在皇城道的大門外,酒樓自然有著深厚的官道背景,酒樓尋常客人本就非富即貴,更不用說雅間閣樓的高管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