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80)軍政改革(2 / 2)

總參謀部是吳穆與聶士成從南京回來後正式成立的,在吳穆進入南京之前,張華軒就有意成立這個統籌計劃淮軍戰事的參謀部門,在兩年前,淮軍在全軍各鎮試行了參謀軍官製度,兩年下來,參謀軍官已經經曆過實戰的檢驗,其中湧現出了大批的傑出人才,其中代表,當然就是這個生性憊懶的吳穆。而淮軍上下對參謀製度也從當初的懷疑抵觸變成了完全的認可,除此之外,淮軍這幾年來在普法各國軍官的幫助之下已經成為一支徹底的現代軍隊,軍令、參謀、後勤都基本完善,由下至上的改革已經接近完美,在這樣的基礎下,原本營務處統領全軍的格局就顯的不合時宜,甚至有些因循守舊,不但不能釋放淮軍的戰鬥力,反而因為外行指揮內行而產生諸多問題。

丁寶楨總管營務處幾年,張華軒也承認他有軍事天賦,指揮起來很少失誤,可這並不代表營務處的所有人員都符合標準,事實上,丁寶楨畢竟是舊清進士出身,固有的士大夫習慣不可能完全更改,在淮軍沒有走到今日時,他還勉強能夠幫助張華軒統籌全局。當淮軍擴大到十鎮十幾萬人,而出兵做戰加上後勤、醫官、夫子等後勤配合人員動輒是幾十萬人的近代模式的大規模會戰時,他的經驗與能力以及他所屬的幕僚部下就顯的捉襟見肘不敷使用了。

有鑒於此,淮軍在北伐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改組。營務處取消,成立軍令部,仍然由丁寶楨總管軍令部,而軍令部的權力卻是比以前小的太多。新成立的軍令部隻負責對士兵和軍官建立檔案,記錄功勞過失,頒布獎賞,同時負責動員、複員、安置傷員慰問,協調軍方與地方的關係等等,除此,還有軍餉、軍械等後勤事務,也歸軍令部管理。這些,也就是前明兵部差不多的職能,而淮軍之前的營務處,幾乎可以管理一切軍隊事物,從出征打仗到軍官的提拔,一切都由營務處管理,新成立軍令部後,無疑剝奪了丁寶楨相當大的權力。

與此同時,淮軍成立軍法部來專責對軍隊內部進行軍法整肅管理,成立了軍事情報部,也就是把軍統正規化,如此這般,各部都有自己的長官,專責對張華軒個人負責,原本營務處一家獨大的局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同時,又成立了總參謀部,由風頭正勁的吳穆任總參謀長。為了防止過度的反彈,吳穆這個總參謀長被張華軒刻意壓製了,並沒有提升他的軍銜,在任命時,也含糊其辭,好象吳穆隻是張華軒的個人參謀官一般,就這一點而言,看到吳穆這小子還是一顆銀星,讓很多淮軍宿將非常滿意。而實際上,總參謀部在成立之初就決定了它是一個在權力上不亞於軍令部的軍中實權部門,它負責所有的戰事計劃,負責現役軍官的提升或罷免,也負責甄別將軍一級的能力或過失,對部隊的駐防調動,它也有直接下令的權力。

可以說,除了中軍鎮外,淮軍各鎮都歸總參指揮,這一點身處中樞的人自然是心知肚明,並對吳穆的好運異常眼紅。

而丁寶楨去在這一次洗牌中喪失了大量的權力,而且以他這樣士大夫出身的舊官僚來說,無論做風怎麼粗魯,看吳穆這樣的小白臉軍人,無論如何也不會順眼的。

這其中的貓膩往深了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張華軒聽著吳穆的抱怨也是一笑,這些大僚之間的事他並不打算擺平,說淺了是無能為力,說深了便是馭下之道,其中曖昧卻是不必深究。

當下隻向著吳穆板著臉道:“我看你從南京回來越發不成話,原本是讓你曆練來著,誰知道性子卻是越發憊懶,現下看,原本的氣度沒有增益,而性子卻和聶功亭有點象了。”

他說罷自己也是一笑,卻又迅速斂了笑容,隻皺眉看著沙盤上的紅藍小旗,那是淮軍與清軍的交錯情形,山東與直隸是一目了然紅藍分明,而河南那邊卻是犬牙交錯,顯然兩軍仍然在對峙糾纏之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