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營務處的想法,得了蘇南上海,最後再把南京拿下來先做都城,這幾年來太平軍在南京經營的不錯,廣修宮室,不拿來用一下當真浪費。淮軍實在是在建製訓練和武器上都超過對手好幾個檔次,清軍不經打,營務處的文官們也堅信太平軍一樣不經打。得了兩江,就等了占了全中國的腰間,進退就有了章法,南下能橫掃,北上有餘力,又有南京做經濟和政治中心,立刻就有了得天下的氣象。
吳穆是一個小小參謀,丁寶楨就算是他的直屬上司的上司,丁寶楨說話時他不敢插嘴,等丁寶楨說完,這才又接著道:“標下以為,還是先伐北方最好。北方易得,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而且北方諸省除了京師外,俱可自足。咱們得了京師,就不必要拿那麼多錢糧去養那些蠹蟲,所以不但不用背包袱,還能從北方幾省得到助力。這還是其次,以標下看,發匪這幾年坐困南京,就是當時失策。從武昌直下南京後,天下側目,不少人都以為發匪可以得天下。不過發匪就以南京為都而自足,並沒有全師北上,若是當時精兵全出,棄南京不顧,直上北方,以當時發匪全軍之力,以明太祖北伐路線北上,先山東,後河南、潼關,然後包圍京師,京師一下,不管皇帝是死難還是逃走,清廷就算失天下之望,亡國氣象已成!若是這樣,天下又豈有這麼多人出來搞團練對抗發匪?最少,一兩年內,天下士紳會先觀望,看哪一邊更強,到時候選擇歸順哪邊。結果發匪坐守南京,隻派偏師北上,就算那樣,都差點打到通州,若不是北伐失敗,精兵損折太多,又哪有江南與江北大營兩道枷鎖之困?現下咱們淮軍起事,絕不能重蹈覆轍,一定要全力北上,先得京師,以絕天下士人之望。”
他這麼一口氣說完後,臉上的神情也有些忐忑不安,他隻是一個肩上帶銅星的參謀,上麵還有銀星金星的將軍,就算是這些將軍,在張華軒和丁寶楨幾人麵前,也未必敢如他這般滔滔不絕的說話。
趙雷也是被自己手下的這個參謀驚的呆了,這麼多話,說的這麼鞭辟入裏,句句明白,就算是軍人老粗,也聽的明白準確,委實難得。不過到底是年輕,心裏憋氣不住,這麼劈裏啪啦一通出來,保不準就要得罪人。
他正思量著要給吳穆打打圓場,張華軒卻已經當先拍手叫好。主帥這麼表示,其餘各人當然不敢落後,一時間掌聲啪啪響起來,到把原本就很緊張的吳穆鬧了個大紅臉。
張華軒拍了一會掌後,才衷心讚歎道:“好,不錯。看來這講武堂沒有白念,軍人能看到大局,就算帥才了。”
這個褒獎可算是不得了,吳穆立刻翻身下馬,在原地單膝跪地,抱拳道:“標下實在不敢當。”
現在眾人早就把張華軒當未來帝王看,雖然張華軒自稱了一個總理的怪稱,明清之際的經略大臣也有被任為總理的,不過在各人眼裏看來,總沒有稱王稱公或是稱元帥來的直截了當,雖然如此,卻沒有人敢與張華軒平等說話了,平常說話行軍禮,若是在剛剛的場合吳穆還敢呆在馬上不下來,旁人心裏不說,也會責他狂悖。
張華軒苦笑搖頭,向吳穆道:“不要講這些虛禮了,快些起來。”
他也知道自己一時興奮,把話說的重了,吳穆這樣的年輕參謀就許以帥才,不是好事。當下又轉圓道:“說你是帥才,不是說你現在能任總鎮。一個好將軍不光是能看清大局,還要能帶得兵,服得人,要臨陣決斷,我看你諸般都好,隻是還少經驗,在趙團長手下好生做,曉得麼?”
吳穆聰明人,當然曉得張華軒的意思,當下還是又跪在原地抱拳答應了,這才站起身來。
張華軒不再掰扯此事,隻是向著眾人森然道:“就是這樣,來年開春,淮軍主力北伐,不必再議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