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穆知道趙雷這是在提點自己,雖然他對趙雷的論斷並不在意,相信以淮軍的戰力打兩個大營都不是問題,不過還是低下頭去,答道:“是!”
趙雷也不在意,他的第一團目前已經做的極好,下一步就是再去攻打安北到瓜洲一線,把沿途的清軍大小營寨全拔光,李****這裏已經是最大的一個,底下的想必也不會有什麼周折,然後他的第一團會合炮營的重炮隊把揚州城拿下,就算是大功告成。
――――――
清軍江北大營的營寨實在範圍太廣,綿延兩百多裏的地段倒不是處處都有,不過隔上幾裏十來裏的,總會有個大寨或是小寨,而且多布置在戰略要衝,這樣在防禦上確實是首尾兼顧,不過兵力不足的問題也就極其嚴重。
二百多裏地,不到兩萬人的兵力要能守住才是活見鬼,所以在曆史上被太平軍第二次攻破後就被盛怒的鹹豐帝下令裁撤掉了,淮軍第一鎮從發動日起就很少遇到強烈的抵抗,很多營寨在淮軍的槍響之後就逃之夭夭,然後無路可走後投降,也有不少營寨直接選擇了投降,真正能做強烈抵抗的不是幾乎,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個沒有。這樣一來,淮軍的戰事就打的極其順遂,從十一月十四日開始交戰,到十七日時,從安北到瓜洲,然後由瓜州到江浦的橋林一線,大大小小的營寨掃了幾十個,俘虜了七八千清軍,打死打傷的卻不到一千人,這樣形成了倒卷之勢後,江北大營的雙阿大將知道大勢不妙,江浦大營必定鎮守不住,於是清軍全線撤退,從江浦一路東退,剩餘的主力全部龜縮到浦口與江浦之間的徒崗、安定橋、小店一帶,第一鎮除了一團主力去攻打揚州外,重炮也由第一團帶走,其餘主力漸漸會合一處,在十七日黃昏時抵達浦口一線。
與此同時,在海州開來的水師也到了浦口一帶的江麵,開始由浦口到鎮江一線巡邏,沿途的清軍水師船隻多半被擊沉或是俘虜,原本從英國請來的道格拉斯等教官擔任臨時的水師一線指揮官,大副和水手長加炮長以及普通的船員全部由水師學員充任,張華軒堅信一流的海軍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如果不給這些學員實戰的機會,就算學了再多再好的理論,最終也是一事無成……
局勢如此吃緊,托明阿與德興阿一麵向著朝廷告急,請求勝保立刻從河南前來援助,又請僧王立刻自直隸南下,然後便催促向榮從江南大營裏派遣援兵過來幫手,他們也知道綠營兵不堪用,這些綠營兵打打發匪還勉強能夠一戰,在武裝到牙齒的淮軍麵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如是這般,托明阿堅請向榮一定要派精兵強將,要把江南大營最精銳最敢戰的部隊都派將過來,而向榮也知道淮軍的厲害,如果江北不保,淮軍渡江南下,他的江南大營也一定瞬息間飛灰煙滅,當下也顧不得門戶之爭,先派馮子材,又派富明阿,把江南大營最厲害的幾倍精銳,全部派到江邊,趁著水師船少江防不密時,偷運過江。
到了二十日,淮軍在小店先行攻擊,擊潰來援的馮子材一部,五千馮部在淮軍的火炮和火槍麵前支持不住,大部潰散,馮子材隻帶著幾百人狼狽逃竄,如果不是第一鎮臨行前得到囑咐,張華軒下令不要傷了馮子材這個抗法老將的性命,隻怕戰陣之上,這個老將一定性命不保難以逃脫。
打跨了馮子材後,清軍在浦口的大營再無依托,五千淮軍子弟士氣高昂,清軍聞風喪膽縮在大營裏不敢出戰,這一場戰事確實出乎清軍所有的將領想象之外,就在這短短幾天時間,二百裏的營寨加上一萬多兵馬全部被擊潰,連淮軍一根皮毛也沒傷著,清軍也重首級,這幾天下來居然連一具首級也沒有得到,這一方麵說明清軍對著淮軍全無戰力,另一方麵,也說明清軍的士氣低到連斬良民首級冒功也沒有興趣做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