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80)進城(2 / 2)

其實翁同和不是傻蛋,這些天來跟在張華軒身邊可被灌輸的夠了。這會子雖然還不如光緒年間對各國的情形了解,不過早期張華軒的著述翁同和早就看過,而這些天來耳提麵命的教訓,若是換了旁人翁同和自然早就反臉成仇,偏生又是郎舅至親,而且張華軒頗有點沒臉沒皮,翁同和多次冷臉相對張華軒也是漫不在意,所以這些天下來,翁同和原本那種偏執的脾氣無形中也被張華軒消磨了不少,再也不複當日意氣。

此時當著眾多同行的同僚加上海州的官員,翁同和也不願與張華軒當眾爭執,況且張華軒這一番話說在情在理,不似旁人滿紙大道理,寥寥數語雖然沒有強調,當今海洋之重要,在其語句中卻是昭然若揭。

當下雖然不情不願,卻是躬身向著張華軒揖道:“大人話中深意,學生已經盡知。”

張華軒也知道以翁同和的脾氣做到這一點算是當真服氣了,當下嗬嗬一笑,自己一馬當先先行入城,諸多護兵持槍護衛左右,一行百人逶邐而入,海州本地的官員相隨其後,諸多隨行人員又在其後而入。

海州與淮安同省,在當時卻是遠遠不及有鹽漕之利的淮安,再加上這幾年張華軒刻意經營,淮安更是遠勝海州百倍。待各人入城之後,卻隻覺街道偏狹房屋破舊,商行人口數量也是遠遠不及淮安,更加不要提轉口貿易與大規模的工業興盛了。

這一次跟隨張華軒前來的眾多隨員除了翁同和等人外,還有薛福成等幕僚,再加上十幾個擅長規劃建設的洋人,諸人這幾年也多在淮安,乍入海州這樣的純粹的內陸城池,一時之間也是感慨從生,在淮安也還罷了,雖覺興奮尚不覺變化之大,到得海州這樣的城市時,才知道無形之間,淮安已經是新舊兩重天了。

張華軒的感覺當然也是和諸人相同,不過他冷眼旁觀,海州居民雖然不多,商號也少,不過總的來說路上行人都算是麵色紅潤神情安祥,再綜合這幾天路途所見,顯然海州治政還算中平之上,等到了州衙附近,卻是發覺州衙破舊,雖然三班衙役早得命令,在州衙大門附近恭候以壯聲勢,不過這州衙顯然已經是很久沒有修繕,破舊之象不可遮掩。

張華軒漫不在意,自己也不待人扶,施施然翻身下馬,由著州衙側門昂然而入,待他坐定之後,海州知州身為地主自然坐在主位相陪,當下奉茶之後,便向著張華軒不安道:“海州不比淮安,若有奉侍不周之處,還請大人恕罪。”

因為一路過來對這個州官的表現還算滿意,雖然海州要緊,張華軒是一定會換上體已自己人的,況且聽說這個州官因為家中有變,已經要辭官回家暫休,所以張華軒對他倒也客氣,當下聽完州官客套之後,便也欠身笑道:“老哥這話說的太客氣,倒是這一次我來,人吃馬嚼的,要叨擾不少,聽說老哥一向廉潔,州裏用度也是儉省,這一次咱們所費用度不小,還是從淮安那邊出好了。”

張華軒如此一說,這州官明顯是鬆了口氣,看來海州確實是財政上嚴重困難,當真是負荷不起這麼些人再加上勘探海港等諸多費用,不過上官若是一味強求,也隻能去盤剝百姓了,雖然鬆了口氣,當下卻是笑道:“大人這話說的卑職無地自容,怎麼著說,大人遠道而來,這點子供奉也是海州理所應當。”

張華軒一笑擺手,示意這個話題不必再說,隻是這州官看起來卻有些麵熟,他自忖與此人從未見過,隻是以前看過張五常送上的資料,隱約記得姓周,當下便套話道:“不知道周老哥是哪年進士,什麼時候引見分發海州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