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41)鹹豐(2 / 2)

當下虛情假意的勸慰了幾句,然後便與張華軒一起入席,和春見他兩人到來,臉上也是行若無事,想來福濟與張華軒這一席談在他預料之中,而張華軒全無野心,也會讓和春這個欽差提督放心許多。

這一場大宴之後,福濟與和春自然有密折送往北京,而張華軒在接到北京的上諭之後,卻果然上折力辭,堅稱就任布政使後要兼理民政,而他精力要放在行軍做戰之上,再去料理民政,確實是分身乏術。

他的奏折要比福濟等人的密折晚到幾天,上達鹹豐帝案頭之後,這一次卻是沒有叫軍機議處,而是直接讓恭王遞牌子進來說話。

鹹豐帝剛滿二十四,恭親王則是二十一歲,兄弟兩人都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兒,因為當年立儲奪嫡時產生的嫌隙一直沒有抹平過,隻是這會子鹹豐要依靠其弟的才幹與衝勁,幫助他掃平道光年間留下的那些老臣,而恭王執掌軍機後,處理政務也是顯的精明強幹,遊刃有餘,短短幾年的軍機領班讓奕欣積累了廣博的人脈和深厚的威望,這些在鹹豐身後,使得奕欣再次翻身,成為手握實權的議政王,這些鹹豐不知道,便是知道了,怕也無力阻止。

“起來坐下吧。”奕詝等奕欣請安之後,隨口吩咐六弟坐下,他瞟了一眼奕欣,又道:“這些日子你太辛苦,事情是忙不完的,該歇還要歇,不能累壞了身子。”

說完,又吩咐道:“來人,給恭親王一碗****。”

就在前天,奕詝還在下旨斥責軍機,指責軍機大臣們庸頑循舊,不思進取,不肯振作,拖延政務,今天卻又是這般說法,又是扁來又是圓,任他揉搓……

兄弟已經成君臣……該有的禮數卻不能廢,奕欣站起身來,雙手接過太監送過來的人****,然後又恭謹答謝,坐下之後,用嘴辰略沾一下碗邊,便將碗放下,又起身道謝。

奕詝對這個六弟的恭謹態度極為滿意,幾乎是用快意的眼神又看一下奕欣,才帶著幾分隨意向著奕欣問道:“張華軒的折子到了,昨兒先轉給軍機看過,你看了吧?”

“是,臣弟看了。”奕欣有點摸不準自己這個四哥的想法,鹹豐帝在才幹與度量上都不及奕欣,而且做事易衝動,不計後果。幾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方而英法蓄意找碴,一方麵,卻是鹹豐帝衝動氣盛,授人口實。

“原都說,這個張華軒自掏腰包,他的團練淮軍又太強,練軍不受經製,又給了他財權,怕將來尾大不掉,現下看來,這是個知進退的人。”

奕詝情緒很好,並沒有試探自己這個六弟的意思,鹹豐四年的這個時候,淮北平定,廬州雖然一時半會兒沒有拿回來,不過太平軍顯然也無力北上,北伐軍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雖然一時沒有收官子兒,覆滅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至於南京,江南有兩江總督怡良,巡撫吉爾杭阿就在蘇州,還有孝陵衛的江南大營,三叉河的江北大營,太平軍的西征主力也困在皖南與湖北的幾個州府,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總體情形看起來,原本氣勢如虹,有可能一股做氣打到北京,把滿人攆回老家,讓鹹豐做亡國之君的危險是沒有了,卻叫奕詝如何能不心情愉快。

皇帝如此誇讚,奕欣也隻湊趣,當即清清喉嚨,答道:“文祥原說這個張華軒有些怪異,有錢,不圖財不圖朝廷恩賞,悶聲就練了一支強軍出來,怕是將來難以節製,或是心有異誌。現下看來,他不伸手要地盤,也不要做封疆實權,隻是一心想帶兵打仗,圖個清史留名便是。”

鹹豐頗不以他的話為然,認為老六把張華軒拔的太高,他根據福濟的密折,認定了自己了解張華軒的打算,不過這種事卻並不需要與自己這個精明強幹的六弟多說,當下微微點頭,向著奕欣斷然道:“軍機去擬旨吧,允淮張華軒不加布政使了,其餘賞賜照舊,再給他加太子少保的銜頭,追諡他三代祖先,再加賞禦用棉袍、翎管、荷包。”

他歎一口氣,帶著一絲疲憊,向著奕欣笑道:“忠臣義士不圖恩賞,朝廷卻不能虧待了他,老六,是吧?”

奕欣皺著眉頭,站起身來躬身一禮,大聲答道:“是,臣這便去擬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