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軒的這一套他自己玩起來是得心應手,不過可是把淮安府和過路的官員幾乎嚇傻了,一個四品京堂到浙江上任,正好遇到一個營的淮軍幫村裏的老百姓修廁所,當時酸不溜丟的說:“張按察愛民如子,竟致如此乎?”
淮軍這種舉動在淮安府附近引發了滔天巨浪,在整個中國的大海洋中,卻如同一朵小浪花嫣然一閃,然後立刻泯滅不見。淮安府本地的官員也好,還是過路的官員也罷,都沒有把張華軒的這些舉措放在眼裏,對他們來說,張華軒這個鹽商出身的粗鄙之士,也隻能想到用這種方式來邀買人心了,這種反常的事當然不會持久,也不可能長久。
對於張華軒來說,讓軍隊做這種事簡直是必定的,不可更改的,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重中之重。淮軍武器怎麼先進,炮火怎麼猛烈,將來怎麼蛻變,現在看過去怎麼也是隻辮子軍,他看的太別扭了,根本就是無法適應。隻有讓這支軍隊做一些他靈魂深處的,不可更改的記憶中的那一支軍隊曾經做過的事,才能依稀讓他找到一點回憶,找到一點安慰。
所以當張華軒用飽含欣慰與喜悅的眼神看著一群辮子兵背著老大娘過馬路時,確實找回了一些過往的記憶,至於其中況味,那就真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銀子多,人不傻,這是返鄉的淮軍將士給家鄉父老們帶回的第一印象。一年下來,從開初的軍事訓練到文化訓練,很多原本傻大三粗的淮軍漢子經曆了煉獄一般的痛苦,現在回家之後,最少也能認得三五百字,寫一封半文不白的信件。軍事,文化,然後政治,這是張華軒給淮軍暗中布下的發展軌跡,而政治要在現實中體現,在親民大運動後,張華軒已經暗中給淮軍將士們布置了新的任務,相信在過年後返回軍營後的將士們,眼神將更加明亮清澈。
於是在鹹豐三年的年底,整個淮安府附近的幾個縣內,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到處都是鞭炮聲聲,到處都是殺豬宰牛的熱鬧景象。不少窮苦人家看到淮軍待遇如此之高,都蜂擁至徐溜軍營,強烈要求參軍入伍,為保護淮安一郡平安貢獻自己的力量,胳膊肘上鼓著肌肉的青壯年漢子從軍營外一直排到徐溜鎮外,不用去點,一個個人頭已經晃的人眼暈。
這些人張華軒當然不能全收,淮軍現在沒有擴軍的打算,也根本無力擴軍,為了安撫人心,張華軒隻得親自出麵,把這些吵著要當兵的青壯勸了回去,把他們一律編入軍籍,造冊在案,平時訓練,給予他們一定的補助,到了淮軍要擴充的時候,就優先把軍事素質高的青壯編入隊中,這樣一來,等於是用不怎麼花錢的手法,一下子能在周圍幾十個州縣中,建立一支幾十萬人的後備軍隊伍!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