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僵局(1 / 2)

今天宴客,請的當然都是淮安府城裏有實力的商人巨富,那些聞風而來自己湊上來的,此時被張府幾個老夫子和管家安排在別處招待,留在房裏的十來人,仍然都是具有相當實力,兩百萬兩的生意,應該是嚇不倒人。

比如坐在張紫虛下首的李英,發家已經五代,幾任的兩淮鹽運使都與他家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因此這李家的鹽場與銷量都是最好,曆年所積,家產遠在張家之上,僅是這中午一頓飯,此人便要開十幾桌過百個菜,奢侈已經不在後日慈禧太後之下,其家豪富若此,合股的錢自然不是問題。

隻是眾人遲疑猶豫,為的卻是這紗廠之事聞所未聞。紗錠是什麼,諸人完全沒有概念,至於可代替人力的機器,這些見識原本就不廣博的鹽商,更是以為張家父子在虛言欺詐。

更有人想:“看來這張華軒是要咱們報效銀子,想來是他的淮軍缺錢,隻需明碼標價,劃下道兒來就是,何必如此裝神弄鬼,叫咱們捐了銀子還鬧個不痛快!”

有清一代,找富裕商人助捐大工或軍餉的事情甚多,這些鹽商原也習慣,以張華軒今時今日的實力,讓這些在場的商人助捐會兌出百來十萬銀子還不是問題,偏生加了一個合股做生意的名目,便使得這些商人心生抗拒,一時間眾人有的打哈哈,有的歪頭打量房裏的陳設,有的連連咳嗽,吩咐小廝拿痰盂來,房裏眾人什麼模樣兒都有,偏就是沒有人搭張老爺子的腔。

倒也不怪這些鹽商無知,實在是中國自落後滿清統治之後,科技文化政治經濟無不退步,明末時中國的科技發展還領先於世界,火器裝備絕不在歐洲國家之下,到得滿清統一全國後,繼承了中國的光榮卻不思進取,反而因為忌憚漢人造反,而對漢人百般壓製,一百多年過來,科學技術不進反退,等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兩江總督牛鑒看到西洋火輪,堅稱此船有鬼,或是用牛力馬力拉動,而不信這火輪是自身力量驅動。直到上船之後,他老人家親眼看到火輪機器,這才歎服而信,不再言其它。

兩江總督的見識都是如此,難道能指望一群內陸商人的見識能超過諸多高官貴族?

客堂裏氣氛尷尬,張老爺子原本以為此事順利,是挑著眾人一起發財,必定沒有什麼話說,誰料事情竟會如此,他原本麵帶笑容,此時卻是麵露薄怒,隻是與人商量事情,卻是不能發火,也隻得隱忍不發。

張華軒則站在老爺子身後,今天的事情其實是家事,他又有官職在身,委實不便開聲說話,此事陷入僵局,卻也讓他極為意外,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倒也怪不得他父子倆大意,張紫虛對兒子信任之極,張華軒說什麼便是什麼,而張華軒在老爺子麵前順遂慣了,卻也沒有想到別人對此事心存懷疑,是以準備不足。

眾人拖延片刻,也不願意當真得罪張家父子,畢竟張華軒正得聖眷,剛打了勝仗的紅臬台,手裏兵馬甚多,又開設江北厘金,若是當真與眾人為難,隻怕以後生意難做的緊。

當下一個鹽商先行站起,拱手笑道:“做生意當然是張老先生在行,既然老先生要開紗廠,那想必是穩賺不賠,本來是挑著兄弟發財的事,可惜最近市道艱難,手頭不便,兄弟願意出股五萬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