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強人有的精通政務,善長與朝廷打交道,有的精通刑名錢糧,利用微薄的財力,使湘軍有優厚的糧餉可拿,戰時可以保障後勤,也有的長於軍事,幕府會議時多次糾正老曾的錯誤,有時弄的老曾都下不來台,而被譽為曾門第一人的李鴻章,更是力挽狂瀾,以一人獨撐危局,清朝若是在後三十年沒有李鴻章,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錢泰吉、劉毓崧、羅汝懷,長於辭章,成名多年的大儒;左宗棠、李鴻章、錢應溥、劉蓉、郭嵩燾等人草擬谘、劄、函、奏,管理文書檔案,參與軍事會議,張丞實、李興銳、龐際雲、孫長紱、吳汝綸、劉建德、厲雲官等人負責刑名錢糧,審理案件,處置整頓地方政權,剿滅流匪,恢複地方生產;李瀚章、張韶南、隋藏珠、王延長、李興銳、李鴻裔、李作士等人負責糧台事務,負責科技、管理、製造、訓練、教育、翻譯、出版等工作的有徐壽、華蘅芳、徐建寅、吳家廉、龔芸棠、吳大廷、丁日昌、馮焌光、李興銳、陳蘭彬、容閎等,另外,還有英國人傅蘭雅、偉烈亞力,美國人林樂知、瑪高溫等外國人員。經辦厘金的人員主要有黃冕、郭昆燾、惲世臨、胡大任、李桓、李瀚章、範泰亨、孫長紱、劉於潯、王德固、萬啟琛、李宗羲、莫祥芝、金安清、蔡應嵩、丁日昌等。
……
太華麗了,張華軒忍不住在心裏哀歎。這些人中,有後來創辦北洋的李鴻章,有抬棺西向的左宗棠,有貴為總督的李瀚章及做到兵部尚書的彭玉麟等人,曾剃頭的幕府中,隨便出來一個,都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而且多是濟世救時的超絕人才,郭嵩燾是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比魏源的隔靴搔癢更加激進,也更加切合實際,算是中國真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這些幕府人才中,除了有限幾人,多半卻是湖南人,也怪不得後世有人言,若要中國亡,除非湖南人死光!
此時這些人才鬼才怪才多半名聲未顯,不過有不少已經加入曾國藩的幕府之中,而且湖南人比外省人更加容易抱成一團,極為團結,很難分化拉攏,想想把這些湖南佬弄到自己幕府來的難度,張華軒便是搖頭苦笑。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
曾左李湖,曾是不必想的,地位比張華軒強太多,李鴻章這時候正和侍郎呂賢基一起搞團練,與在安徽的太平軍打惡仗,他在安徽辦了五年團練,以浪戰聞名於世,時人稱他為“翰林變綠林”,可見李鴻章早年用兵打仗的凶惡之狀,在兩年後收複廬州後,李鴻章才奉旨以道府用,又打了幾場勝仗,才被加按察使銜,老李的升官之路好像很困難,張華軒也動過心思,不過李鴻章與曾國藩的交情太好,兩人書信來往不斷,李鴻章在安徽混不下去時,第一選擇便是投奔了曾國藩。
竟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