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出柙(16)(1 / 2)

-----鹹豐三年五月十二日的拂曉時分,天氣剛剛蒙蒙亮,夜色還沒有完全褪去,太平軍一部四千多人開始對著駐紮在土橋的清兵猛攻,做為清軍前鋒的綠營兵根本擋不住這些太平軍精銳的攻擊,在勢若瘋虎的太平軍麵前,綠營兵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一次衝擊之後,五千多綠營兵紛紛潰散逃竄,太平軍趁勝追擊,連破虹橋、樸村灣等清軍營盤,先期被擊潰的綠營兵反過身來又衝亂了自家的營盤,各級軍官也根本無法約束住部隊,反而一轉身也加入了逃跑的隊伍之中。

局勢急轉而下,這兩萬多太平軍幾乎全是戰兵,九成以上都是從廣西打到南京的老兵,沒有火器卻多半有甲胃,手裏的兵器也很精良,而反而清兵,兩萬多人的江北大營大概隻有一萬出頭的戰兵,有三四千人的八旗兵,其餘都是綠營兵和輔助兵,除了八旗兵多半披甲外,綠營兵隻是披了一件號褂,隻有中高級的將領才有資格披甲,士氣不高,手中的武器亂七八糟,兵敗如山倒之際,除了八旗兵在托明阿與德興阿的帶領下,簇擁著琦善退往三叉河大營外,其餘的諸營多半潰散,不成建製。他們沒有被殺是因為跑的快,沒有被俘是因為太平軍人數也不多,沒有閑暇來俘虜這些綠營兵,等到太平軍將領們發覺所謂的江北大營連一隻紙老虎也不如的時候,才決定加派兵馬,徹底把江北大營拔除。

勢態如此嚴重,江北大營從琦善以下,都是心驚膽戰,如果不是畏懼王命害怕逃走也被殺頭,整個大營估計連一個人也不會剩下,將會統統跑掉。

到了掌燈時分時,揚州城門早就關閉,不過來自三叉河的告急信使一波接著一波,把揚州的東門不停的叫開,然後信使直奔著張華軒的淮軍駐地而去,清脆的馬蹄聲把沿街居民驚嚇的不輕,往常這個時候點不起燈的百姓早就鑽到被子裏睡覺,今晚卻是無人入睡,整個揚州城都陷入了一種微妙的情緒當中,不少人披著衣服張大雙眼,看著城門方向,默默的數著究竟從城門那邊過來了多少報信求援的騎兵,等到來自三叉河的騎兵超過四次之後,整個揚州城都再也沒有人敢去休息睡覺,官紳們開始到州衙門去打聽消息,普通的富貴人家開始掩埋收藏起金銀細軟,套好大車,準備隨時出城逃亡,普通的百姓沒有什麼辦法可想,隻是躲在家裏默默祈禱,希望官兵能擋住太平軍,揚州城能夠渡過此劫。

當時的太平軍沒有後世宣傳的那樣,是代表某一個階級起來革命,就算是如此,它的軍紀也並不比官兵或是土匪高明,各地的太平軍都有屠城或是搶劫的紀錄,破南京城時,還有過一次規模不小的屠殺,兵凶戰危,平民百姓理會不了改朝換代的事,不過官兵來了沒有辮子的殺,太平軍來了沒有頭發的殺,老百姓夾在兩邊枉死的不計其數,到最後也不過是換來幾句話的記錄,或是一聲歎息罷了。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