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果然不出張華軒所料,臘月二十六那天在整個淮安府附近十幾個州縣剛張貼了榜文,兩天功夫,雖然招兵條件苛刻,比如年紀要過十八,低於四十;不能是獨子,不能是剛成婚的,呆滯木訥的不要,過於精明油滑的也不要,諸如種種,還聲明了入營那天,得舉石鎖,試放洋槍,不合格的必定清退,饒是如此,兩天功夫,就有四千多人應募!
按這個趨勢,等過了十五元宵節後,招到一萬人也不是問題。
到了年尾最後一天,大鼻子神父李瀚祥也從上海趕了回來,這一次他極是風光,帶著買賣武器的重任,先大模大樣的約見了本國駐上海的領事,然後又是英國公使,接著是英國怡和洋行。對這樁武器買賣,原本各國公使都心存疑慮,英法與中國的矛盾很深,正在慢慢積累,不過又沒有到爆發的邊緣,對太平軍他們極有興趣,不過神父把張華軒的談話複述之後,他們又對中國政府擁有這樣眼光獨特,論斷精準的官員感到驚詫,同時對張華軒的推斷,也是半信半疑,而更讓這些眼高於頂的洋人驚詫的,便是張華軒的《海國圖誌拾遺》。神父在往上海的路上,已經把張華軒介紹歐洲各國局勢,以及英法及普魯士未來爭端的分析全部翻譯成了法文,對一個中國人能有如此的遠見卓識,對歐洲局勢和********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對歐洲列強在世界範圍內的利益分配與殖民地爭執有著如此獨到的見識,委實讓那些職業外交官們深感佩服。
顯而易見,這本書所敘述的內容,雖然是一個中國人的著述,翻譯了到歐洲發行,也必定會引起極大的轟動,到了這個時候,各方勢力才真正對張華軒有了極大的興趣,對這個雄心勃勃要建立軍隊的年青將軍,也有了進一步投資與接觸的意向。
要不然,武器的買賣極為慎重,在各國列強對太平軍與清政府的選澤還沒有明確的時候,不管付出多少銀子,對方也未必肯賣槍給你!
事事順心,張華軒心情也極為愉悅,款待了遠道而回的神父之後,到了年三十那天,張家近房宗族齊集張府,開正堂張貼對聯喜字,擺執事,至家祠拜祭祖先,張華軒是長房長孫,事事不能離開片刻,古人的禮節又繁瑣之極,從大年初一開始,迎賓陪客,出門拜會親戚,過了初二,就是淮安城內各級長官,更加不能怠慢!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