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受張華軒之托,很快離開了淮安,去上海尋找軍火商人接洽購買軍火的事。張華軒相信他還會與在上海的法國領事商量,不過以他對西方人的了解,現在西方世界雖然看好太平軍,不過以這些大鼻子的習性,不會習慣把所有的籌碼都放在一邊,自己這裏目前是正經的大清官員,第一次向洋人購買物資,在法國人看來,這或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一定不會拒絕。
他唯一遺憾的就是現在肯定買不到來複槍。
來複槍也就是燧發火槍中帶有膛線的火槍,是英文音譯,現在的歐洲已經發明了金屬子彈,也有了後膛來複槍,隻是剛剛發明,這種新興的技術絕對不會公諸於世,更不要說賣給遠東野蠻的中國人了。
至於火炮,他購買的還是滑膛炮,而在十幾年前,普魯士人已經發明了有膛線的火炮,在精淮度和速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隻是在這十幾年裏,普魯士人秘而不宣,根本不把這一火炮發展史上的重大進展公諸於世。
各國在軍事技術上保密這也無可厚非,張華軒也沒有打算把人家最先進的槍械技術給挖過來。而且在這個時代,前膛後膛差距並不是很大,一般來說,後膛槍每分鍾能打三發,前膛槍正常一到兩發,射程上來說,來複槍比沒有膛線的滑膛槍要遠五十米到一百米左右,可是製作起來太過困難,就是歐洲也還沒有大量裝備。
而前膛與後膛射速的細微差距,完全能用訓練來彌補。最明顯的範例,就是變態的普魯士人,以普魯士軍官團的訓練水準,能讓一個普通農民在半年之內,用前膛槍每分鍾射出五發子彈,是歐洲各國軍隊之冠!
至於火炮,在十八到十九世紀之交,對火炮的運用,先是隻有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皇帝勉強算是合格,他曾經以少量火炮集中使用,幾次擊敗了火炮數量遠高於他的俄軍,使得國內遠在俄羅斯之下的瑞典成為一時之雄。
再然後,就是拿破侖將火炮運用到了極致,以炮火準備加上騎兵突擊,掩護步兵方陣的推進,使得法國連續擊敗歐洲強國,占領了半個歐洲,成為三十年的霸主。
不過歐洲的軍事革命到這裏也到了一個停滯期,既沒有優秀的將領,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戰術,炮火準備,步兵縱隊排好陣勢進攻,以輸出最大火力的線形方陣為主,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武器有著質的變革,種種新式的戰術才又應世而出。
所以,張華軒的結論就是,在這個時代武器並不是zhan有絕定性的力量,清朝屢戰屢敗,根本就是體製出了問題,政治上的落後導致軍事上的腐敗,才顯的不堪一擊!
他不去購買最先進的武器,既能省錢,又可以使潛在的敵人在他早期發展時不對他有所警惕,這才是最主要的。
神父離開時間不遠,張華軒先到南京,拜見了兩江總督與江蘇巡撫,再加上藩司、臬司等各級大佬,銀子送了不少,不過他一個候補道,隻有等轅期總督和巡撫上院的時候,才隨班見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