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的夜,又開始落雨,雨水淅淅瀝瀝打在芭蕉葉上。
我印象中唯有童年的時候,父親背著我,那是去鄰村看電影,我總是吵著要去,也總會在電影沒結束的時候就睡著。父親背著我走在鄉村小道上。夜色下的樹木山林呈現出各種猙獰的影像,然而父親在,我什麼也不怕,隻覺得坦然和一種安定的幸福。
春風得意你竟看上誰,劍走偏鋒你還掛念誰,山窮水盡你最相信誰?
這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男人,會像父親那樣疼愛我。雖然我已經長大,離家多年,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那寬廣無邊的愛,一如小時候他給我的一般。
[25]居住在門隅的人
2009年8月14日 墨脫
門巴,是藏人對門巴族的稱呼,意思是“居住在門隅的人”。
據說蓮花生大師在西藏弘法期間曾騎著天馬遊曆白瑪崗,發現這裏四周環山、溝壑縱橫,猶如盛開的蓮花,遂依地形將此地命名為“白瑪崗”。蓮花生大師說,世上有隱秘勝境16處,最大之處為白瑪崗,故有“白隅白瑪崗”(意為“隱秘蓮花聖地”)是一個“不種青稞有糌粑,不養犛牛有酥油,不修房屋有房住”的人間天堂。關於白瑪崗的美妙傳說傳遍了西藏各地,也傳到了遙遠的西部門隅。最早離開門隅前往墨脫的有6戶人家,他們攜家帶口,翻越一座座高山,涉過一道道激流,曆盡千辛萬苦,最後翻過德陽山口,沿雅魯藏布江溯流而上,終於到了白瑪崗的東波地方,就是現在的墨脫縣政府所在地墨脫村附近。
白瑪崗當時是珞巴族聚居的地方。經過交涉,珞巴頭人同意門巴人住在東波一帶,這6戶門巴人便定居下來,在白瑪崗建立了第一個門巴族村寨——“門仲”,意思是“門巴人的村莊”。隨著門巴人的不斷遷入,侵占更多的土地、森林、狩獵資源,加上兩個民族之間宗教、文化上的差異,門巴與珞巴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升級。而挑起門、珞兩族大規模械鬥的是西藏東南一隅的波密政權,當時的波密王從中挑撥,暗裏從武器和給養上支持門巴人,明裏又從道義上支持珞巴族,意欲挑起兩個民族的內耗,企圖一舉吞並墨脫。並假借門巴人之手刺殺了珞巴的頭人,兩個民族的矛盾在兩麵三刀的波密王的不懈努力之下,演變成世代仇殺。兩蠻荒民族哪裏懂得政治啊?政治是這個世界上最陰險無恥狡詐的一門學問,絕對高智商的幹活。
話說,那是一場紛亂的戰爭,血雨腥風的年代,砍刀弓箭齊上,蟲毒草木毒滿天飛,雅魯藏布江順流飄下的都是黑色的屍體(注:毒死的)。據說兩個族裏的青壯年幾乎都戰死於爭鬥之中,連幼童都開始加入仇殺。繼此下去,兩個民族不免要滅亡。於是珞巴族巫師斬雞頭,取雞肝,看紋理,尋找戰爭啟示錄(注:珞巴族占卜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燒龜殼看裂紋的占卜流派,也許是同一種手法,隻是這裏龜殼不多見,所以改成了殺雞取肝)。據不靠譜史料記載,當日那枚雞肝告訴巫師:人都要死絕了,還打個JB。你們都這樣鬧哄哄打仗去了,豬沒人喂,稻子沒人收,雞爪穀都熟爛在地裏,釀不成雞穀酒,連先人都不爽,神靈也不力挺你們。明年春荒季節,就是珞巴族滅亡之時。(大概正是因為此役,珞巴族成了中國56個民族中人數最少的一個民族,僅兩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