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刀光劍影大明宮(1 / 3)

宦官領命來到上官婉兒的寢宮,把韋氏的告訴給了給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說:“知道了,你去告訴皇後,就說我謝謝她的關心,隨後就到。”

韋氏的宦官走後,上官婉兒慨歎道:“看來該來的總是要來,擋是擋不住的。”她並不打算去南衙兵營同韋氏彙合,而是做到化妝台前,仔細的為自己化妝。她邊化妝邊思忖,李隆基起兵肯定受到太平公主的指使。現如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但是,鹿死誰手,並不明朗。因此,她不能貿然出麵去選擇站到哪一方。可是,無論誰輸誰贏對她來說都不重要,因為她們都需要她,都需要人去幫助她們成就帝業。而她則是做這件事情的不二人選。她現在要做的是化好妝束,做好迎接勝利者的準備即可。

此時,一個負責偵查的萬騎軍士兵向李隆基報告說,看見一群穿著鎧甲的人正在向南衙兵營方向奔跑。

劉江玉說:“一定是韋氏。”

葛順福說:“臨淄王,我們現在殺過去,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一定能殲滅韋氏叛軍。“

李隆基說:“好,快追。”李隆基帶著萬騎軍追著韋氏也向南衙兵營方向跑去。

韋氏等人到了南衙兵營,武延秀說:“母後,我去帶人剿滅李隆基叛軍。”

韋氏說:“先派遣五千人,圍攻太平的府邸,殺掉太平。再命人嚴守大明宮的各個宮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我們就在這裏以逸待勞,等著李隆基的到來,然後一舉剿滅他們。”武延秀領命很快按照韋氏的指示做了部署。

李隆基帶著萬騎軍來到了南衙兵營,命人撞開南衙兵營的大門。走進去一看,所有人都驚呆了。在南衙兵營裏,密密麻麻地全是府兵將士,一眼望不到邊。數萬名府兵手持利刃,嚴正以待,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李隆基看著眼前韋氏的府兵陣容,心幾乎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心裏很無奈的歎息道:這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萬騎軍的士兵,看著眼前地府兵陣容,嚇得雙腿發軟。一些士兵甚至挪動腳步,直往後退。

李隆基回頭見此情形,很快穩住膽怯的情緒,高聲呼喊說:“大唐的將士們,我是臨淄王李隆基。”

南衙府兵一聽原來為首的原來是臨淄王李隆基,感到很是吃驚。府兵將士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和李隆基做對手,因為李隆基可是李氏皇族中他們所敬仰的人。此刻府兵們低聲竊語,心情變得複雜起來。而這邊萬騎軍的士兵聽到,李隆基與他們在一起並肩戰鬥,便都鼓起了勇氣,褪去了畏懼的情緒。

李裹兒和武延秀則從南衙兵營的廳堂裏出來,穿過府兵的人牆,來到最前麵想去看看究竟李隆基帶了多少人。

李隆基繼續高聲說:“大唐的將士們,自大唐複歸以來,朝政混亂,黨爭不斷;天災頻發,民不聊生。這都是由於昔日之皇後,今日之太後韋氏任人唯親,重用奸臣,殘害忠良,**宮闈,禍亂朝綱所致。先帝仁慈,聖明於天下,曾多次勸導韋氏摒棄惡念,改過自新。然而,韋氏卻視先帝之言如耳邊之風,仍然一意獨行,不思悔改,並企圖謀權篡位,顛覆大唐。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是。而先帝正是被韋氏和她的女兒李裹兒給毒死的。”李隆基說到這裏的時候,聲淚俱下,悲痛之情溢於表情。

當李隆基說出“先帝是被韋氏和她的女兒李裹兒給毒死”的時候,包括府兵在內的所有人都用眼睛看著李裹兒。

李裹兒被士兵們的目光盯得心慌意亂,不知所錯。李隆基接著淚流滿麵地放聲喊道:“此等惡性,天人共怒,人神共憤,是可忍孰不可忍。身為大唐將士,今日就是要承接天命,鏟除這些惡賊,以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大唐的將士們——誅韋氏,正朝綱。”

李隆基這段聲情並茂的戰前演說,擊碎了李裹兒手下將士們的抵抗意誌。特別是那句“誅韋氏,正朝綱”這句簡單易懂的口號,真切地道出他們平日裏敢怒而不敢言的心聲,因為韋氏此前的所作所為,已經令天下人所厭惡,所憎恨。先是萬騎軍的將士跟著李隆基高呼“誅韋氏,正朝綱”。南衙府兵中一些士兵也跟著高呼“誅韋氏,正朝綱”,臨陣嘩變,加入到李隆基的陣營中。

李裹兒見此場景頗為驚駭,心想不能讓李隆基這樣胡言亂語下去。否則,她手下的士兵會被李隆基的這張嘴給全說跑了。李裹兒為了穩住軍心,也大聲說:“臨淄王李隆基編造謊言,汙蔑太後和我,實在是令人心痛難安。試問太後乃先帝之結發之妻,我乃先帝之親生骨肉,怎麼會做出這樣窮凶極惡,摒棄人倫的事呢?李隆基說出此等惡言,煽動眾人叛亂,完全是有違人臣之道,圖謀不軌;罔顧長幼之序,以下犯上。他既身為臣子,卻不思報國恩,反而起兵造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天若不除此國賊,實在難以謝天下。本公主宣布,斬殺一名叛軍者賞黃金十兩,取李隆基首級者封其為萬戶侯。將士們,現在讓我們一起為國除害,以儆效尤。快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