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上官婉兒反水(3 / 3)

但是,當她冷靜下來,理智告訴她,李隆基不是一個善類,她必須小心這個男人。細想之下,她覺得李隆基現在不過是一個太平公主手下的馬前卒,還成不了什麼氣候,沒有那個資本和能力,去角逐大位。至於以後,李隆基是否有那個野心和太平公主一較高下,這就要看時局的發展。但是,她想無論時局怎麼發展,她也不是吃素的,況且她現在已經成功的投到了太平公主的門下。凡事都有太平公主在前麵替她頂著,她隻需在幕後給太平公主稍作點撥,自然有太平公主擺平一切事情。想到這裏,上官婉兒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在上官婉兒走後,李隆基可是倒吸一口涼氣,他仍然為上官婉兒的出現而大惑不解,心裏不斷地念叨:她怎麼會在這裏?李隆基又念叨道:難道說她是姑姑的人?若真是如此,要是這兩個女人聯起手來,那麼對於自己的威脅……李隆基都不敢想象這樣的事情會真發生,心裏立刻變成了一團亂麻。

李隆基懷著複雜的心情繼續向前走去見太平公主,但是他想在見到太平公主以後,並不打算詢問上官婉兒的事,全當假裝不知道。因為在他看來,上官婉兒深夜出現在太平公主府邸的這個舉動,已經不言而喻的說明了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根本不需要說明的,隻要存在,解決即可。原因在於上官婉兒不管是站在哪一方,終究是他所麵對的一個人,至於怎麼去麵對這個人,這是關鍵的所在,也讓他心煩頭痛的所在,更是他要好好考慮的地方所在。上官婉兒這個自武後時期起就一直混跡於權力核心的人,在天後那麼強大的政治人物麵前都能夠做得恰如其分,遊刃有餘。曆經多次政治風雲變幻都能夠化險為夷,屹立不倒,實在是一個工於心計、長於謀劃、玩弄權術的高手,並非一般人可比。

李隆基靜了靜神,捋了一下思緒,他告訴自己現在首先要解決的人是韋氏,這個以後再說。因為他現在還沒功夫麵對這個人,確切的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麵對。

李隆基來到太平公主麵前,說:“侄兒拜見姑姑。”

“三郎,不必客氣。”

“姑姑,據可靠消息韋氏想讓溫王登上皇位由她攝政。等到大權在握以後,就除掉我父王和姑姑你,圖謀帝位,他們不久就將行動。”

“不妨事,萬騎軍怎麼樣了?”太平公主鎮定自若地說。

“萬騎軍已經歸附我們了,隻要姑姑一聲令下,即可行事。”

“好,做的不錯。”

“姑姑,那我們什麼時候動手。”

“不著急,靜觀其變。你先做好萬騎軍這方麵的事情,時刻保持警惕,聽我號令行事。”

“是,姑姑。”

“你去吧,有什麼事情及時跟我說。”

“知道了,侄兒告退。”

李隆基從太平公主的府邸出來後,想起剛才太平公主異常平靜地神態,心裏感到難言地恐懼。他頃刻間意識到自己將來要麵對的對手是多麼的強大,如果加上一個上官婉兒,這非得天天做噩夢不可。李隆基不禁仰頭歎息,陷入無盡地煩亂之中難以釋懷。

李隆基走了以後,太平公主的心情非常的舒暢,就像是一股清泉,沐浴著她的身心。她突然間感覺到上天似乎有意在眷顧她。當她想要對抗韋氏的時候,李隆基來到了她的麵前。當她想除掉韋氏的時候,上官婉兒又來向她效忠。難道這不是天意嗎?難道這不是天命所歸嗎?想到這些,太平公主開始想象她坐在含元殿的龍椅上,接受群臣朝拜的那種情形。當年她的母親做到了,她覺得自己也能做到,因為她感覺自己比起母親來更有優勢,就像上官婉兒所說的那樣,她的身上流淌著李氏皇族的高貴血液,是太宗皇帝的後人,這是她的母親所比不了的。

李鑒在接到朝廷給他調往範陽的詔令後,立刻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隨即給李鑒發出一道手令,內容是,要求他最遠行軍至華州,萬不可出潼關,也給出了誅殺韋氏的具體時間和行動計劃。同時附上大明宮布局圖,上麵把大明宮每條道路、每座宮殿等物景標注的一清二楚。李鑒拿到這道手令以後,便著手研究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