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上的農民們最難熬的就是這割早插晚的7月雙搶了。
剛收完了早稻,連要都沒來得及伸直,何家塘8組的人們有開始插晚稻了。
因為中午太熱,一來插秧的人太辛苦,二來也不利於剛插下的秧苗成活。所以,何賢木下半夜3點多就把大家從睡夢中叫起來幹活。
人們一邊抱怨著“周扒皮”,一邊服從地打著哈欠向秧苗田裏聚集。因為,說到底該幹的活總是要幹的,這樣的安排也是為了大家好--早起三光,晚起三慌,8組之所以能事事領先全村,還不是虧了有“周扒皮”!---有誰不願意開大會的時候支書表揚8組的呢!--何況要是中午太陽正毒辣的時候插秧,到時候成活率低,補秧苗的活可不是白白多了不少?不下的秧苗很難趕上先成活的秧苗---大家懂這些道理,所以,那些抱怨也隻是一些睡得夾生了的嗔怪而已。
何寶貴也跟姐姐和媽媽起床了---因為放了暑假,有很多學生可以參加“雙槍”,所以隊上改插秧為按完成的地的平方計公分,方便大人帶自己的孩子幫著插秧。
何寶貴隻拿了一把新打出來的稻草,而媽媽和姐姐還另外帶了那種兩頭翹起來的“秧馬”,方便扯秧時坐在上麵,還可以滑動。因為,連續十來頭收割下來,她們的腰真是有些吃不消了。
感到腰不舒服的人就都是帶了“秧馬”去扯秧。
何賢木跟隊上的幹部們忙著安排事情,把那些計劃在今天插完的秧田放上適當的水,撒進化肥,再用秧分成一樣寬窄的一廂廂田,方便以後是非,除雜好操作。
何寶貴剛下田還沒有扯一個秧就被蚊子要了好幾口--蚊子們本來躲在秧苗裏何露水的,被驚動了就來和好喝的人血了。
何寶貴開始扯的秧好多都斷了,後來媽媽告訴她手要挨著地麵抓著秧苗的根部再扯,她才學會了怎麼扯秧苗。原來幹什麼都是要用心的,不然就白費力氣了,還可惜了那些長老好幾個月的秧苗。要是隊上正好這一年秧苗長得不好缺秧,就簡直是在雪上加霜了。
何傳貴最後來到秧田,因為以家庭為單位計公分,所以晚一點也沒有人計遲到扣公分。
何傳貴一會要勇挑重擔---他將主要負責把扯好的秧從秧苗地裏挑到要插的秧田裏。隻是男人幹的活,
天亮的時候,大家已經扯好了這一天要插的秧。
如是,大家開始搶占靠秧田近的田,這樣挑秧的時間就省了不少,能多插秧就能多計公分。
插秧的學問更大。
先要把打在田裏的一把把秧拿在手中分開,不能拿多了,也不能拿少了,因為拿多了手不靈活,影響插秧的速度,拿少了就要不停地去拿,也有些速度。
再有就是秧要插得疏密適當,太密不但影響插地的多少,還會不利於秧發把,隊上也沒有預計用太多的秧苗,台稀的話,會影響產量,造成長到收割也蓋不住田,隊上的幹部們監督的主要是這種插得太稀的人,,一旦被要求返工,就太不劃算也太不光彩了。
還有就是秧如果插的不正,因為剛插下去沒有活篼,夏天水田裏的水溫到中午都是燙人的,不正的秧幾乎全部斜在水中,這就好比在熱水中煮一樣,嫩的秧苗經不起就死了。最後還是要返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