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 章 雙搶1(1 / 2)

公元1980年7月,江漢平原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雙槍時節---割早稻插晚稻的季節。

由於江漢平原土地肥沃,地少人多,所以旱田實行的是麥壟花或者油花花,水田實行的是早晚兩季稻穀耕種製度。也就是旱地在麥地和油菜地裏套種棉花,水田早稻收割後馬上插晚稻。這樣,就實現了農田最大化利用。

何家塘8組的早稻地裏,何賢木正在帶著大家割稻子。

一眼望不到頭的稻子,在夏天烈日的照射下,發出金燦燦的光芒,這是農民們最喜愛的顏色,它代表了他們之前付出的勞動終於有了收獲。也代表從5月開始的口糧緊張要結束了。

天熱的人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可是人們依然迫不及待要盡快把這些早稻收割回去。

何蝦貴。何傳貴被編在青年人一組。

今天,男青年被安排去棉花地裏噴藥,女青年就隨隊上大部分人收割。

跟何蝦貴並排割稻子的是她的好朋友唐先瓊和楊娟,她們兩人同歲,都比何蝦貴大兩歲。楊娟是楊虎和楊武的姐姐。

唐先瓊也是家裏的長女,是一個就要出嫁的準新娘。--再過幾個月,到冬天農閑的時候,她就要嫁到鄰村去了。

現在,她工餘就在搶做結婚時候的東西---俗稱“趕嫁”,也就是趕製嫁妝。

這時的準新娘要做的手工活一般很多,有新房門口必須掛的門簾;新床帳上必須要掛的帳簾;還有婆家所有成員的新鞋子;自己家裏所有人的新鞋子;還有新枕頭套,新鞋墊等等。

每一個新嫁娘都有做不完的手工活。

嫁到新家,人們最先從新娘的手工活了解、評判新娘的人品和能力。

唐先瓊正在繡門簾,下一步是繡帳簾。現在就要構思好帳簾的圖案。

三個好夥伴一邊頂著烈日割稻子,一邊討論著圖案的事情。

“銀海嫂子的床簾好看,要不然你就繡她那樣的。”何蝦貴說的是去年底8組新娶的銀海老婆繡的喜鵲登梅圖案。

“那花樣是不是太一般了?得繡個新穎一點的。”楊娟發表自己的觀點。

“繡新樣的沒有模子,不好繡的。”唐先瓊到底是實踐者,知道沒有模子是難以繡成功的,而如果繡失敗了,那塊布就要浪費掉。這些布可是要錢和布票才能買到的。有女兒要出嫁的家裏,都是要設法從親戚朋友那裏挪借布票才夠用的。--當然不能冒這個險了。

三個人最後決定還是繡銀海嫂子的喜鵲登梅圖案做賬簾。---到時候把她的借來照著繡就好了。

夏日的田間奧熱難當,大家就借著比賽互相鼓勁。看誰割的又快又好。

何蝦貴是三人中幹活最慢的一個,但是,唐先瓊,楊娟不會落下她,三個人協作齊頭並進地割著稻子。

她們的身後,被割下的稻子一排排地躺在稻地上,隻等著曬輕一點後收到禾場上去脫粒。

中午隊上放工後,勞累的人們可以午休2、3個小時。

別人都休息,準新娘唐先瓊可不能休息,她有太多的事要做,就算加緊做也不一定能如期做完。

所以,何蝦貴和楊娟就要常常幫她來做

吃完午飯何蝦貴就到了唐先瓊家,楊娟已經在幫著繡枕頭了。

見何蝦貴來了,唐先瓊就翻出一個已經上好繡繃子的枕頭布遞給她,---她倆繡的是一對枕頭,上麵的花是一樣的。

唐先瓊自己繡著門簾,這可是最顯眼的東西,一點馬虎不得。

五顏六色的花線和借來的樣板,在她們麵前擺了好大的一片

她們飛針走線,在繡繃上繡出一朵朵漂亮的花。

當然,還是唐先瓊的花繡的最好了。對於何蝦貴來說,這隻是實習。

現在提倡晚婚,端午節的時候蔡躍進也沒有送來全禮---男方如果想結婚,就要在送節禮的時候比以往全,比以往多。

天熱的要命,三個人一邊繡一邊抹汗。---這活是不方便晚上幹的,晚上不但費煤油,還容易出錯,並且有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