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沒有表揚何寶貴,同學們也沒有說過什麼,隻是大家都開始注意他們1年級時的學習委員了。
的確,何寶貴是德、智、體發展全麵的好學生。
當4年級開學後,班主任程老師讓大家投票選舉班幹部,何寶貴得票第一,是出了她自己之外,全班同學都投了她的票。
程老師說,要民主,也要集中製,最後黃曉梅繼續擔任班長,何寶貴重新擔任學習委員。
從4年級開始寫作文了,老師讓同學們一何寶貴為描寫對象寫記敘文。何寶貴寫的卻是自己的媽媽。
程老師把何寶貴的習作作了評講。她的描寫讓同學們感動。
以後的作文,程老師也想換一位同學的作文來評講,可是到最後還是用了和寶貴的文章。
何寶貴的語言天賦是全班最好的,可是,算術還是隻能算中等成績。
到4年級的時候,8個“壇子”就隻剩下何寶貴、何銀嬌、田欣了,其餘5個分次留了級。
因為留級生漸多,5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些亂,但是還好,同4年級的情況大同小異。
何寶貴以總分數全鄉第2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小學畢業生。
何蝦貴、何傳貴讀完初中2年級了,何家塘沒有開設初中3年級。何蝦貴沒有在讀書了。她開始務農。何傳貴本來應該到離8
裏路的鄉中學上初3,何賢木托了熟人,讓何傳貴在離家隻有3裏路的鎮中學上初3了。
這時候已經恢複了高考,每個家庭都在努力幫孩子“跳農門”--就算考上中專,也是吃國家飯的人了,就再也不用當農民
了。誰不想啊!
以何賢木家來說,何傳貴如果吃上國家飯,那就是把何家的根移到城裏去了。是光宗耀祖的最值得驕傲的事。
可是,何傳貴天生不是讀書的料。抓魚、網蝦、幹活樣樣行的何傳貴唯獨最不喜歡讀書‘
何傳貴本想跟姐姐同時回家務農,架不住何賢木好說歹說,他才去鎮中學報了名。
可是,兩個星期以後,何傳貴再也不肯上學了。
何賢木就不讓他吃飯。
到了晚上,一天沒有吃飯的何傳貴不見了人影。何賢木這才慌了神。
相比把孩子逼出個好歹來,何賢木當然寧願隨他的意不讀書了。
何賢木因為害怕時候長了何傳貴想不開做出傻事,立即發動了何家塘8組的所有人幫他找何傳貴。
找了幾個小時沒有找到,何賢木急得差點哭了。
最後,何賢木對著那片他懷疑何傳貴藏身的南瓜地,用哭腔大聲喊道:“傳啊!你快出來啊!我再也不逼你上學了。你不
想上學就在家呆著愛幹嘛幹嘛啊!”
這一喊還真管用,何傳貴從南瓜地裏爬了出來。。
這件事後來成為何家塘村的笑談。
從此,何家就是4個人勞動,隻有何寶貴一個人讀書了。
別以為這樣就好了多少,當時的問題是,所有人都在那一點土地上刨食吃,連吃飽都很難,就別說想有所結餘了。
所以,何家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勞動人口大增就有所改善。
加上何賢木、周翠雲都是提早衰老的體質,比以前更加頻繁地生病了,。所以何家的狀況,竟然毫無改善,依舊是苦哈哈
地過著日子。
不同的是,何蝦貴已經長成大姑娘,何傳貴已經是小夥子了,連最小的何寶貴也已經是12歲的少女了。她要上初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