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脫胎換骨(2 / 2)

忽然又想起師父曾經跟自己提到劍法本身沒有太大的差別,上乘劍法和下乘劍法差別便是這劍意。一套劍法若少了劍意,再精妙的劍招也會被人所破。有了劍意,普通的劍法也能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絕妙的劍法。而自己正是有了絕妙的劍招,少的便是這劍意,若能劍意在先,劍招在後,這樣的劍法便能笑傲江湖。

想到這裏殷梨亭驚出一身冷汗:想到以前自認為能將劍招練好,劍術自然也就成了,如今看來竟然成了自己領悟劍法妙諦的桎梏。躬身向宋遠橋等人告罪道:“小弟忽然心有所悟,便想印證一番,這便回去閉關,還請師兄見諒。”

宋遠橋一揮手微笑道:“無妨,你自去便了。”

殷梨亭向俞岱岩告退,轉身向沈七微笑道:“師叔我得謝謝你,希望我出關的時候你能再來和我印證劍法的妙諦。”

沈七連忙躬身道:“不敢。”

殷梨亭走後,宋遠橋笑道:“六弟的劍法是好的,隻是仙氣太重,飄渺之意太強。師父早就說過這是六弟的優勢所在,同時也是成為六弟領悟劍法真諦的桎梏,如今他能通過沈七的劍招而醒悟,幸甚幸甚!希望他此番閉關能真正參透劍法妙諦。”

俞蓮舟點頭道:“六弟之才智決不再五弟之下,隻是和五弟相比少了一層悟性,這是阻礙他更進一步的關鍵所在。如果他能突破這層桎梏,未來成就非是我等所能望其項背的。”

宋遠橋點頭稱是,轉而向莫聲穀問道:“六弟已然明白了這層道理,七弟想來也有所領悟了?”

莫聲穀臉色一紅,訕訕道:“小弟資質愚鈍,卻是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我能將師父交代下的功課完成,便是不錯了。”

俞蓮舟搖頭道:“七弟也不要妄自菲薄,有你明白的一天。”最後向沈七道:“你且下去,將那招劍法好好想明白了,回去我再找你試劍。”

沈七應了一聲,那房中便隻剩下宋遠橋等四人,沉默半晌還是宋遠橋開口道:“武當第三代弟子之中能有沈七這樣悟性的人並不多,除卻問仙、沈七、羅添之外,三代弟子中並無特別傑出的人才。我們武當如今能和少林這等大派並駕齊驅,一是靠了師尊不世之才,創下了武當一派別具一格的武學。二是我們幾個聲名在外,多行俠義之事,方才有了今日的局麵。但若和少林這等大派比較,我們始終底子薄弱了些,這千年的積累可是非同小可。武當一派想要長存下去,便要注重傑出弟子的培養。

如今天下大亂,元庭倒行逆施,將我等漢人分作三六九等,絲毫沒當人看,任意奴隸,惹得天下有誌之氣莫不義憤填膺,便是草堂之下也多有英雄豪傑之輩。前些時候四弟來信說如今的江南、兩廣一帶多有義士揭竿而起,不滿元庭暴政,雖經幾番鎮壓,卻終難根除,成為元庭之心腹大患。想我等俠義之輩雖然不能像他們般揭竿而起,但行俠仗義之事卻是免不了,加上如今的武林門派多有和起義之義士相關,要麼是某派的弟子,要麼為某派所支持。這遲早會引起元庭的注意,想必那時候我們正教的日子就更艱難了。”

俞蓮舟點頭稱是:“小弟我在兩湖行走的時候便多有耳聞,隻是如今天下有誌之士固然不少,卻是少了振臂一呼之人,不然以我泱泱中華大國豈會懼那元庭?”

一直靜靜默聽的俞岱岩忽然道:“元庭對我等漢人的奴隸著實令人氣憤,然而對於我等武林眾人元庭也早有防範之心。聽聞元庭背後有‘煉域門’支持,其中高手如雲,不然以區區元庭武士早被俠義之士處之而後快,哪裏有今天這等風光、胡作非為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