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與殘疾兒共生(3 / 3)

1964年大江健三郎又發表了與《個人的體驗》設定正相反的《空中的怪物阿歸》。兩篇小說中主人公都生了一個後腦部長著個大瘤子的孩子,但反應卻截然不同。《個人的體驗》的主人公鳥是個普通的預備學校教師,而《空中的怪物阿歸》的主人公D則被設定為有錢的音樂家,他因為殺了有殘疾的嬰兒變得神經失常。鳥通過和女朋友火見子的交往,得以暫時逃避殘疾兒出生所帶來的煩惱,而發瘋的D一個朋友也沒有,和妻子也離婚了。從這種設定也能看出大江自身的想法:如果不接受殘疾兒會導致多麼可怕的後果。

大江曾在《讀日本現代的人道主義者渡邊一夫》一文中對“成年式”一詞作了如下定義:“所謂成年式是,比如人長大成為青年時有加入大人社會的儀式。首先要被一般社會隔離,暫且成為死者。成為死者經曆苦難,比如,在森林中默默地度過一周時間,通過這種西裏再生為新人。然後才能被大人社會接受的儀式。”⑽從這個意義來看,《個人的體驗》和《空中的怪物阿歸》可以說是大江的第二次成人式。大江自己也曾經說過:“對我來說,這個智力落後的孩子的出生,對麵向這個世界的我來說是第二次成人式。這麼說也許很奇怪,但我甚至感到不如說我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孩子。”⑾

兩部作品果敢的宣告了停止“監禁狀態”、“性”、“政治”等主題,開始致力於新的主題。而與此同時,人類社會共同麵臨的核問題也闖入大江的視野,其發端則是同年8月對廣島的訪問。

2.“我們內心的廣島”

《廣島劄記》是大江在訪問廣島後,整理自己的感想寫成的隨筆類作品。作者在“序言”中寫道:“那些真正象廣島人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作者象要檢驗自己的“感覺、道德觀念和思想”。⑿這部作品的主題是講述那些作為“真正的廣島人”⒀的受害者的故事,以及記錄作家本身由此達到的自我救濟。“內心的廣島”這一主題貫穿著作品的始終。而作品的關鍵詞則是人的威嚴,具有傳奇色彩的“真正的廣島的人們”,是那些具有威嚴的人,他們是在於沒有治愈希望的原子病的鬥爭中“不屈服的人”,是“從正麵理解廣島的現實,不過分絕望,也不過分抱希望的人”。⒁也就是說,作者通過對廣島的訪問親眼目睹了已經恢複了自我、二十年間滿懷希望活下來的正統的人們。

⑴蓧原茂《大江健三郎論》,東邦出版社,1947年版,第105頁。

⑵大江健三郎《嚴肅地走鋼絲》,文春文庫,1975年版,第33頁。

⑶大江健三郎《出發點――大江健三郎同時代論集》,岩波書店,1980年版,第153頁。

⑷⑸同⑴,第146頁。

⑹同⑶,第155頁。

⑺大江健三郎《我們的性世界――昭和文學全集16》,小學館,1987年版,第1021頁。

⑻⑼黑古一夫《大江健三郎論》,彩流社,1989年版,第142頁。

⑽一條孝夫《大江健三郎――其文學世界和背景》,和泉書院,1997年版,第32頁。

⑾同⑽,第33頁。

⑿大江健三郎《廣島劄記》,岩波書店,1965年版,第三頁。

⒀同⑿,第4頁。

⒁同⒀,第1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