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1章 第一章 一瞥即解(1 / 3)

第一章 一瞥即解

那一天,春海在登城途中繞道去了個地方。

為了去那,春海著實費了番功夫。

天還未明的卯時之前便起床,冷得瑟縮著脖子,費一番功夫把還未帶慣的刀綁在腰間。他提著燈籠腳步不穩地離開府邸。

江戶城的眾多城門在明六鍾聲敲響之際開啟。鍾聲以太陽的高度為基準。

所以當然了,冬季的鍾聲間隔比起夏季來要短許多。同樣是明六至朝五,也就是從卯至辰,冬季與夏季足足差了一點五倍。

每天晚上,江戶城準時關閉城門。縱是那家光乳母、力助家光繼位的春日局,過了時辰照例入不得城。嚴守時間乃是常識,絕不允許遲到。原則上對於在城中任職的人來說,第一要務就是防範敵人來襲。盡管如今天下太平,江戶的戰國習慣依舊濃厚,不守時就是玩忽職守。

【注:明六約早上六點,朝五約早上八點。】

所以春海必須盡可能的快。

被沉重的刀拖著左傾右倒,春海幾乎在開門的同時穿過馬場先、鍛冶橋的門。朝著進城的反方向,疾步橫穿大名小路。

行走於塌塌米店之間,越過京橋,終於在銀座之前找到了清晨的肩輿。

此刻的轎夫們才剛開始張羅,都打著哈欠呢。

看到這位帶刀的年輕人急匆匆趕過來,頓時繃緊了神經,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

「請問是要上哪去咧?」

「澀穀。」

調整呼吸,春海快速說道。滅掉燈籠的火之後他趕緊往肩輿裏鑽。

喀喇。刀卡在了肩輿的兩側,把他給彈了回來。

「唉唉,真是礙事。」

焦急中手忙腳亂地從腰間解下那兩把刀。

轎夫們臉上露出狐疑。仔細一看,春海並未束發,所以他並非武士。可他帶著刀。而且肯定是從某個大名府邸中出來的,衣著高雅。一時猜不出他是何方神聖。

「澀穀哪個地方?」

轎夫中的一人警惕地問道。那裏到了晚上,攔路搶劫的事都有。這大清早地往那趕怎叫人不生疑。

「宮益阪的金王八幡神社。」

春海把手中的兩把刀橫過去又豎過來,努力尋找讓自己和刀同時坐上肩輿的方法。

「請盡快。我必須在朝五半趕回來」

聽到這,轎夫們一下子鬆了口氣。

春海的聲音中能聽出京都口音。所以轎夫們以為這位來自京都的神秘青年覺得江戶很稀奇,想趁早開始遊覽觀光。之前也提到,在城內任職的人受閉門時間的限製,若想遠行就必須起早動身。轎夫們如此猜測,他們想不出還有其他可能。

基本上,大名們禁止家臣在江戶遊山玩水。不過,近來留守的家臣們以議論時政為借口,聚集到酒樓之或者遊覽名勝,大名們漸漸也默許了。轎夫們心中也明白,所以偶爾也充當向導來賺點錢財。

「眼下這季節,宮益的八幡可沒意思喲,櫻樹的葉子都掉光了。」

一名轎夫一半好心一半是自詡熟知江戶的自負,如此說道。另一位也點頭附和。

「靈驗的好去處多的是,比那還近呢。」

「不看櫻花,我去看繪馬。」

【繪馬:一種許願時掛在神社的小木板】

談話間,終於和刀一起鑽入肩輿的春海舒了口氣,露出微笑來。

「繪馬?」

兩名轎夫驚愕地同時問道。

「嗯。另外,靈驗的地方已經去過不少。香粉和鹽都試過了,還有粗茶。請盡快,時間不多。」

「繪馬呀。」

茫然的轎夫嘀咕著擔起肩輿。

春海話中的香粉指的是離這不遠的京橋八丁堀的化妝地藏,如果把香粉撲在地藏菩薩臉上,疾病就會痊愈。而鹽是位於江戶北部寺院中滿頭鹽巴的地藏菩薩,鹽塗在腳上可治雞眼。粗茶是向島弘福寺中的“消咳爺婆”,獻供的話就不會患感冒。

看來春海的確是去過了不少地方。而這次許是聽了誰的鼓吹,跑來宮益了。當地人無法理解觀光客,無聊的東西在他們眼中也非常有趣。區區繪馬,有什麼好看的。心中把春海認定為傻子,轎夫們抬著這位身份不明的青年向前行進。

正如轎夫們所說,金王八幡宮內有櫻樹。

而且是源賴朝所植,著名的“金王櫻”。金王之名據說是悼念武將金王丸。神社內亦供奉著金王丸的木像。

然而十月的櫻樹就隻剩光禿禿的枝丫。木像也隻能在特定時期參拜。

在轎夫們眼裏,這裏是“沒意思”的地方。

不過春海並非完全和這神社無緣。事實上,春海祖上乃是與清和源氏有因緣的畠山氏一族。而且這裏還有其他值得看的東西。當年春日局來此參拜,祈禱家光被選為繼承人。當家光真的當上將軍之後,便造了大殿和門來感謝神靈。

可也正因為和將軍家有關係,神社內禁止歌舞戲曲和喧嘩胡鬧。所以轎夫們覺得沒意思。

隻是,那些景點春海看都沒看一眼。肩輿剛抵達,他便抱著刀跑上階梯。跑著跑著,忽然想起來,中間的路是給神走的。

「唉呀,糟糕糟糕。」

閃到一旁時,抱在手中的刀撞上了鳥居。

咚。響亮的聲音把轎夫們嚇呆了。

「居然敢用刀鞘毆打神明,小心遭天譴喲。」

生怕自己也受牽連,轎夫合掌叩拜。

春海也慌忙轉向柱子,迅速道歉三遍,隨後又急忙往裏跑。

到了神社裏麵忽然又停下來,左顧右盼。看到神社角落裏的供奉處,立刻奔過去。

「噢噢……」

看到那個,春海像個小孩子般興奮地叫了出來。

從膝蓋到頭頂那麼高,狹小的木梁上掛滿了繪馬。

春海徹底被迷住了。

圓形、三角形、菱形、多邊形。這些圖形中有的甚至還有內切圓。

邊長、圓的麵積、鬥的體積,方陣與圓陣,複雜的加減乘除、開平方。

疑難問題、公式和答案之外,每一個繪馬上都密密麻麻地寫上了供奉人的名字以及祈願的內容。

除了個人,還有以私塾名義供奉的繪馬。

隻有題目,沒寫公式和答案的繪馬。

詳細解釋公式理論的繪馬。

從住的府邸中的人那得知這個地方後,春海就忍不住跑過來看了。

「竟有如此之多……」

震撼和感動化作感慨。

此時的春海眼中,聚集在一起的繪馬恰如盛開的櫻花,在陽光中熠熠生輝。

幾乎是無意識中他把抱著的刀塞到繪馬下麵。

然而伸手抓住一隻繪馬,仔細看額麵。接著看下一個,再下一個。最後將手浸入清流中,宛如享受水的清澈般,輕輕觸碰。

每一隻繪馬上都洋溢著許願人那愜意而美麗的緊張。就連被春海碰到的繪馬互相碰撞所發出的叮鈴、咚隆的聲音,也滿載著每個人可敬的希望。

「了不起啊,江戶。」

感動與欣喜變成笑聲,伴隨著輕語從口中溢出。

發誓鑽研,祈求神靈保佑自己提升技藝的願望。或者是得到成長之後來感謝神靈。人們懷著各自的目的,把算術寫在繪馬上獻給神靈。

世間稱之為“算額奉納”。

起源誰也說不清。

當時,算術是一門技藝,是做生意的手段,同時也是純粹的愛好和娛樂。

隻要有機會,不問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都可以學習。算盤和算術普及全國,造就了一批被稱作為算術家的人。而算術家在各地開設私塾,廣收弟子。弟子們又將算術傳向世間,使得算術更加普及。

眾多算術書得到出版,其中也有常年受到民眾青睞,一版再版的傑作。

然後不知從何時起,算術出現在了供奉在神社的繪馬上。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將願望通過繪馬供奉給神靈的習慣。也許純粹是從解答出題目時的愉悅和掌握算術時,人們看到了神佛的加持,便懷著感激將算術寫在繪馬上供奉。因為寺院神社和神宮是人流量很大的公共場所,所以自然而然地發展成為了算術的公開發表之處。畢竟,對於出不起錢來出版自己研究成果的人來說,繪馬是極為廉價的發表手段。

相反的情況也有。為了誇示、宣傳自己或私塾的名號而供奉大筆金額,掛上可以保存數年之久的繪馬。有的貼金箔,有的上漆,外觀也美麗。其中也有雕刻上算術的石碑。這類繪馬通常被裝飾在門窗上框和大殿之內,待遇要比一般繪馬好得多。

也許,這種特殊的匾額才能稱作是“算額”。

然而現在帶給春海鮮明震撼的卻正是這些密集的繪馬。

即使在年末要被燒成灰,這裏的數量還是如此之多。

或許正是因為要被燒掉,人們才把這一年的成果供奉給神靈,道出夙願來,以求第二年有個嶄新的開始。上至知名算術家,下至一般庶民,都把繪馬供奉在此。如果用神道中的話來形容,就是“息吹”。

春海陶醉地望了一會兒,忽地回過神來。

「不是發呆的時候。」

匆忙取出筆記用具,把感興趣的繪馬內容抄下來。

當然,短時間內不可能全部抄完,春海也沒那個打算。初學者的繪馬中學不到什麼東西,既知的算術也可以省略。至於已經掌握的題目,大致看一遍就行。

看著看著,春海發現有一隻不太一樣的繪馬,正好掛在額頭之上的繪馬行列中。

略微大一些的繪馬額匾上依次寫著問題、出題者名字以及所屬私塾。

然後旁邊是不同筆跡的公式和解答,再加上解答人的名字。

而針對解答,更有

『明察』

二字。

一時沒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春海看了看同一列的其他繪馬,發現還有答案處空著的。

「原來如此,遺題啊。」

這下懂了。同時春海露出燦爛的笑容。

所謂遺題,指的是算術書出版時以增篇形式出現的問題集,而且特地不寫答案。旨在讓看這本書的人自行解題,檢測讀者的算術修為。

其中難題比較多,甚至有曆經數年都未被解開的題目。一般說來,解答集會由其他人出版,同時再附帶新的遺題。

而解開新遺題的人再將解答和其他遺題出版……這樣的接力傳承,不僅帶給算術愛好者無限樂趣,同時對理論的探討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同的,繪馬上出的問題也由其他人來解答。而且有趣的是,出題者看到答案後會給出批注。答對了就寫上『明察』,表揚解題人的同時還帶有一絲題目被解答出來的遺憾。

如果答錯了的話,便寫上『可惜』或者『再接再厲』,附上答案。既認可對方的努力,也顯示自己的驕傲。

這些出題人與解題人究竟都認識嗎。

其中大半應該不會。可出題人卻允許其他人在自己的供奉品上寫下答案,甚至是錯誤答案。大概也是從對神佛的感謝之中衍生出來的娛樂態度。

而且是極為嚴肅的娛樂。畢竟是獻給神靈的東西,出題方支付給神社金錢之後才能把繪馬掛在這。另外像繪馬這種小木牌上,沒有寫下多個解答的餘地。所以,如果不深思熟慮後再寫上答案,就是對神靈和出題者,乃至於繪馬風俗的褻瀆。

以這些為前提,出題方與解題方進行光明磊落的算術比試。

神明這位公證人反而激起了算術家的鬥誌。這類“勝負繪馬”從供奉處的右端一直掛到左端,完全占據了一列。也許是神社的宮司喜歡這種比試,特地留了一排位置。

不禁聯想起劍術比試來,令人緊張而又躍躍欲試。

「江戶真有意思。」

春海有感而發。於是他決定,把抄寫範圍限定為“勝負繪馬”之內。

紙在懷中有一束。不過不是寫字用的,而是擦刀的懷紙。春海僅僅是按照規矩帶在身上而已,並沒有珍惜的意識。

這一刻,春海忘掉了寒冷,一心一意謄寫題目。抄完之後,舒口氣的同時再回過頭來仔細看繪馬中的一隻。因為謄寫時過於專注,大部分內容都沒來得及理解,而其中最在意的就是這個:

『今有勾股弦釣九寸股壹貳寸內有如圖等圓二隻

問圓徑』

題目、圖示、還有『磯村吉德門下

村瀨義益

寬文元年十月吉日』,以秀麗的筆記寫在繪馬上。

上麵還沒有解答。

比起題目,最先讓春海感到驚訝的是名字。剛剛並沒有抄寫出題者名字。

「那位磯村吉德啊……!」

在江戶開設私塾的著名算術家之一。

據說,他曾以算術侍奉肥前的鍋島家,現在被同樣需求算術人才的二本鬆藩招募過去了。

兩年前磯村出版的『算法闕疑抄』,是春海的愛讀之物。確切地說,春海對這本書非常著迷,推崇備至。也曾像剛才那樣,將此書謄寫下來學習。

此書是有來曆的。磯村的弟子未經過磯村同意邊出版算術書,而且書中謬誤甚多。為了糾正弟子的錯誤,磯村便出版了此書。這對於算術學習者而言乃是莫大的福音。而且在諸多珠算術——使用算盤的算術書之中,此書極為優秀。書中統合古今算術進行分析比較,令磯村流算術名揚天下。

師從碩果累累的磯村,這位名為村瀨的人讓春海好不羨慕。春海一動不動,反複閱讀題目。

『現在有釣(高)九寸、股(底邊)十二寸的直角三角形。內部如圖所示,有兩個等大的圓。求圓的直徑是多少』。

直角三角形最短的邊叫做“勾”,次長邊叫做“股”,最長邊叫做“弦”。這是算術中頻繁出現的圖形之一。

P021

因為,應用勾股定理可以解答各種問題。

『勾的自乘加上股的自乘,等於弦的自乘』。

而春海對這個定理並不陌生,所以他感覺似乎能解開這個問題。

可是雖然有感覺,後麵的算術式仍舊不明朗。將筆和謄寫用具收拾起來之後,春海取出算盤,按照大致的思路撥動算珠。

首先由勾股定理算得弦為十五寸。

然後在腦中給圖添上求相似比的輔助線,進行計算。

得出的答案正好是十寸。

腦中不由地出現『謬誤』二字,如蝴蝶般飄飄起舞,令春海無地自容。

三角形內兩隻內切圓的直徑不可能超過三角形的高。那樣的話圓會從三角形中擠出來。

春海重整旗鼓,在算術式上推敲,又用算盤演算了幾次,都沒成功。然而就是有種接近成功的感覺。春海認真思索。算術式即將完成的那一刻是最痛苦的,同時也是一種享受。還差一步,還差一眼——嘴上嘀咕著,春海漸漸沉迷。

爾後輕嗯的一聲,將算盤收起。

再取出一個小小的包裹,在石板上鋪開來。

包裹之中是黑色與紅色的小棍子一束。包木棍的布上標有位數和升目。

這也是一種算術道具,和算盤差別很大,名為算籌。

用被稱作為籌的木棒,組合出一至九的數字,排列在布上相應的位數標記上。

這樣就可以深層地進行複雜計算。另外,黑木表示正數,紅木表示複數。加減乘除平方開平方,都不在話下。

春海在石板上展開算籌。

平日裏禮貌規矩的他在冰冷的石頭上正座,默默開始計算。

慢慢地,他徹底沉浸到這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題目中。

「這個題目不簡單嘛。」

抓緊時間回禦城的意識漸漸遠去。

視野的餘光似乎瞥見有什麼東西從身旁閃過,但滿腦都是算術的春海並未留意,一心隻想著解題。不愧是名師出高徒——佩服之餘,對抗心也熊熊燃起,使春海忘我地完善算術式,一遍又一遍地計算。這時,

「打擾一下。」

頭上傳來清澈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考。

春海馬上將即將消失的算術式之流如謄寫般記在腦中。強記是春海的技藝,也是自小便擁有的特長。

抬頭一看,是一位手持掃帚的美麗女孩。春海一愣。

她十六、七歲的樣子,玲瓏的眉頭不滿地擰在一起。

「請問什麼事?」

依舊正座的春海嚴肅地問道。

「能否讓一下。」

少女氣勢很強地說道。

「那個地方必須要清掃。」

說著,重重地在春海麵前石板上掃一下。

那架勢,如果春海不聽她的,似乎攤在地上的算籌都會被扔進枯葉堆。

扭頭一看,發現周圍都被掃得幹幹淨淨,除了自己坐的地方。剛剛在視野的餘光中掠過的東西應該就是她的掃帚。

春海不由的佩服起自己來,鑽研算術式時連掃地聲都渾然未覺。

「真是抱歉。」

禮貌地道歉之後,春海拉著布麵慢慢往後挪,注意不讓算籌被打亂。

後退約兩步距離,再次正座。一旁的少女看得目瞪口呆。

「行了嗎?」

春海指著剛剛自己所在之地說道。

「不行!」

少女高聲喚道,就差揮起掃帚來。看到跪在地上遭訓斥的春海,完成了早晨工作後休憩兼參拜的老百姓們露出驚訝的表情。

「神靈麵前,請莊重一些,不要坐在這裏。」

「可是……」

正因為在神麵前,所以身心都能緊繃起來投入到算術當中。春海試圖申辯,卻被少女不由分說地打斷。

「武家的人,一大清早就在這裏偷懶。馬上就是登城時間了呀。」

她可能以為春海是附近大名府邸上的人,然而語調卻一點也不客氣。也就證明,春海完全不具備武士的威嚴。

「我不是武士……」

正想解開誤會時——

「登城!?」

春海驚叫的同時,隱約聽見了鍾聲。

芝切、西久保或是目黑的鍾聲。春海打個寒戰,萬萬沒想到已經是這時候了,慌忙開始收拾算籌和布麵。少女一副“看吧”的表情。

「您膝上有枯葉。」

仿佛是要揮帚來給春海掃掉的態度。

「啊,謝謝。」

春海真的被掃帚掃了一下,還一本正經地感謝她。

匆忙用手撣一撣膝蓋,正要跑起來的時候又停住。

「受教了。」

禮貌地向少女和繪馬鞠躬,然後——

「再會。」

春海不等少女回應就奔向鳥居。

略有些驚訝的少女似乎還未消氣。

「坐在地上學習這種事,請到別處去做。」

可惜春海沒有心思去聽。

離開神社後春海頓感焦躁。理應在等候自己的肩輿不見了。

「——在哪?去哪了?」

這時,他看到了路邊上正在吸煙管的轎夫。因為馬上有大名隊伍通過,他們就預先閃到了路旁。春海見狀更是焦急,迅速鑽入肩輿裏。

「趕緊出發,請盡快趕回去。」

「繪馬看得開心嗎?」

轎夫之一悠閑地問。

「很開心很開心,非常開心。請盡快。」

轎夫們不懂春海開心什麼,對此也沒有興趣,聳聳肩之後抬起肩輿。

嘿喲嘿喲。轎夫們喊著號子在坡道上輕快前行。離開宮益沒多久的時候——

「——啊!?」

肩輿中傳出春海的慘叫來。

「請、請停下來!拜托!回去!重要的東西忘在神社了!」

轎夫們也回想起,看到春海從神社回來時的確少了什麼。一般少了那東西的話立刻就會察覺,但春海不帶反而顯得更自然。轎夫們無可奈何地掉轉方向,回到宮益阪。

「到了。」

沒等肩輿著地,春海已經踉踉蹌蹌地跳了出來。一溜煙地跑回神社途中,又一次從道路正中間躲向一旁。以至於側臉撞上了鳥居的柱子。

「啊、痛,痛。」

盡管頭暈目眩,春海仍舊沒停。

「竟敢用臉撞神明。」

轎夫們再次合掌叩拜。

等春海跑到供奉處,發現剛才那位少女很生氣地瞪著他。

「您東西忘這了。」

她怒氣衝衝地指了指繪馬下方。看到少女這個動作,春海打從心裏鬆了口氣。

「有了有了。啊,太好了。」

慌忙過去撿起被擱置的兩把刀。

江戶是個繁華的城市,同時也是貧窮的城市。刀掉在那,等於是錢掉在那。不消一兩日就會被賣掉。拆掉刀柄和刀鞘,改頭換麵之後公然賣給另一個人。到那時就別想再找回來。把刀丟失是玩忽職守的表現,被革職都說不定。

而且,問題不僅僅是這個。

「把刀放在繪馬下麵,企圖斬斷大家的願望嗎!」

繪馬怎麼說也是供奉品,對此春海無法反駁。

「對不起,真的很抱歉。因為繪馬太有意思了,沒注意就……」

低下頭道歉的時候,春海看向繪馬那邊。

「——啊!?」

他吃驚地喊了出來。因為過於驚訝,把少女給嚇到了。

「怎……怎麼啦,叫那麼大聲。」

也許以為是受到了威嚇,少女不甘示弱地說道。

春海瞪圓了眼睛看著繪馬。

「……答案。」

那個讓春海執拗地試圖解開的題目。

『答為七分之三十寸關』。

原本空白的地方多了這麼一列字跡。

有人在春海離開期間來過這。

而且在短得驚人的時間內,在這個難題上寫上答案,然後消失。春海背上一陣戰栗,簡直難以置信。他一臉驚愕地轉向少女,問道:

「看、看到寫上這個答案的人了嗎?」

「嗯。」

“關”,是那個人的名字?」

「嗯……」

少女的回答模糊不清,臉上明顯露出戒備的神色。然而春海並沒有注意到,繼續追問:

「是什麼人?」

「一位年輕的武家人士。」

少女不再多說,作為管理繪馬的神社一方,似乎不願再透露什麼,反而是不可思議地問道:

「為何想知道呢?」

「怎麼解開的?算術式呢?果然是從勾股相乘開始的嗎?」

「這個……」

怎麼可能知道。見少女一臉難色,春海馬上換個問題。

「當場解開的?還是預先就準備好了答案?」

雖然這麼問,春海感覺到那位武士應該就是站在如今自己的位置第一次看到繪馬上的題目,然後立刻解開的。因為可以從答案中看出來。如果是事先解開問題再來寫上,語氣中便會透露出解題過程的艱辛,有意無意地加上『答曰』或『因此得證』之類修辭。

可是這裏隻有答案,根本看不到炫耀艱辛和力量的痕跡。

連自己的名字也隻是象征性地寫個姓,仿佛表示解題人一心隻追求算術數理之術,個人名字並不重要。

可是少女的回答遠遠超出了春海的想象。

「剛才那位武士來這裏,每一隻繪馬都是看一眼便寫上了答案。」

「每一隻……?」

反射性再次看向繪馬。

「……」

春海屏住呼吸,發不出聲音來。每一隻。怎麼可能。每一隻。一隻不剩。

總共七隻。

包括春海未能立即解出的題目在內,剛剛還沒答案的繪馬上,都寫上了答案和“關”這個姓。同樣的筆記,同樣的輕描淡寫。

叮鈴、咚隆。

被風吹動的繪馬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音。

春海失神地聽著,驚訝到麻木。仿佛時間停止,世上僅剩自己的呼吸聲與繪馬的碰撞聲。

又或許,停止的隻是春海內部流動著的時間的一部分。在這一瞬間,春海品嚐到的無以複加的驚愕,成為今後人生中最為鮮明的記憶。如果存在所謂的人生的原動力,那麼這一刻正是它誕生的瞬間。

「一瞥即解……」

道出口的一刹那,仿佛有電流竄過全身。從腳趾到頭頂,都被麻痹。

「那……那位學士往何處去了?」

春海神情嚴肅地問道。至於稱呼從“那人”變成了“那位學士”,他自己都未察覺。

然而這次少女卻是真的起了提防之心。

「不知道。」

她嚴詞拒絕。

「對了,也許還在附近。」

春海簡直就是在自言自語,然後比剛才更鄭重地低頭鞠躬。

「問了這麼多,真是抱歉。謝謝你。」

接著轉身背朝少女,快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