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三人轉燈兒般的糾纏在一起,所站之地,勁風呼嘯,飛沙走石,昏天暗地。其中凶險不可與外人道,八路人馬都看的呆了。
漸鬥百餘合,西鄉手中雖是寶刀,卻在長度上吃虧,已經漸漸接近力竭。張飛得不到西鄉的有力幫助後,也開始慢慢落了下風。
陣上的關羽洞若觀火,知道二人不敵呂布,雖然和西鄉的關係不怎麼和睦,但是還是公私分明,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
西鄉見關羽到來,也抖擻精神,奮起餘威,酣戰呂布。
刀劍相爭,可不是做著算數題,三人夾攻效果絕不等於2加1。
呂布壓力陡增,一時被壓製的隻能豎遮橫擋。
“沒必要兩敗俱傷。”很快呂布就有了決定。
虛刺一戟,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而回。
見呂布敗退,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
幸有虎牢雄關,諸路聯軍皆止於前。
呂布新敗,軍心浮動,董卓問計於李儒,李儒獻隔岸觀火之計,遷都長安。
董卓臨行前於洛陽放了火,這場火燒的驚天地泣鬼神,和百年前火燒阿房宮一起載入史冊。
董卓的戰略性撤退,讓盟軍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和目標,人心思動,皆按兵不動,獨曹操一人,不與其同流,自引兵萬餘,星夜追趕董卓。
且說劉備見曹操已走,帳中諸侯又人心各異,於是聚了西鄉一眾人等商議,“今人心已亂,此地非久留之處,我等需另做打算,或是退回平原,靜待時機,或效孟德,舉大義。你等意下如何?”
“若是追趕董卓,無論勝敗,必得大義,日後忠義之名,必能響徹寰宇。今主公一無軍勢,二無錢財,正可得聲名。”西鄉率先發言。
“待俺追上去,再和呂布過一場。”張飛隻要廝殺。
“如此,可追趕董卓?”劉備聽了西鄉和張飛的發言後,問道。
“可是今我等兵不過千,衣甲不整,隻怕絲毫無勝算。”關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若是常法自然不可,不過今有曹孟德先我們追趕上去,我等自可避實擊虛。”
“即使如此我等依然凶險非常。”
“又有一計,今呂布必然不在軍中,可行擒賊擒王之計。如此董卓軍勢必然混亂。我等可趁火打劫,聽探馬報,董卓從洛陽劫掠了不少財物。”
“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斬殺董卓?”
“不可,若董卓一死,亂軍立時就有了一致的目標,必與我等死戰。到時呂布再回援。我等危矣。此去隻是求名,再順手牽羊而已。”
“如此可依計行事。”
計議已定,劉備又問了句:“曹操此去如何?”
西鄉想了想“必敗無疑,一乃曹公星夜行軍,董卓以逸待勞,二乃觀董卓隔岸觀火之計,料其軍中有智謀之士,必有斷後之兵,三乃狹路相逢勇者勝,曹軍中料無人能敵呂布。”
時約二更,月明如晝。
董卓在帳中,正洋洋得意的看著前方送來的捷報。言溫侯打敗曹軍,凱旋而回,徐榮將軍正尾隨追趕曹軍。
忽然帳外亂聲四起,董卓率眾出帳,隻見火光中兩個大漢,一持烏刀,一持丈八點鋼矛,凶神惡煞的正向自己這裏衝來,一看就知道不是來打劫的,而是來索命的。
眼見兩個大漢如入無人之境,左右皆擋之不住,就要殺到自己這裏,呂布又不在自己身邊,連忙丟下一幹文官,自己上馬奔逃。
兩個“惡漢”也不顧其他人,就是追著董卓不放。
董卓於馬上回頭一看,見兩人隻死追自己不放,不由義憤填膺,吼道“你們追我幹什麼?我隻是個小官。”
“看你如此胖,必然是大官。”西鄉在後邊戲虐。
“我胖,關你……你……屁事啊!”
董卓在前邊策馬狂奔,一票小弟又不能棄之不顧,隻能在後邊狂追。
軍勢大亂。
劉備與關羽領所部之人,趁機搶了不少的財物後,給西鄉他們打了信號,連忙撤退。
卻說曹操聚集殘兵,被徐榮所伏。隻身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
曹操仰天長歎:“修短故天,惜未立寸功,哀哉!”
惶急間
一將馳來,大呼“休傷曹公!”一刀直奔徐榮而去。
徐榮棄了曹操,挺槍來迎。交馬數合,被斬於馬下。
隨後又來一隊人馬,殺散餘兵。領頭之人正是劉備。之前斬徐榮者,正是西鄉。
劉備見曹操狼狽之相,執其手:“備來晚了,備之過也。”
隨後二人唏噓感歎一番,曹操領殘兵投揚州而去。
劉備與西鄉一幹人則回平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