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跳來跳去,如何跳的高(3 / 3)

所謂的外企項目經理,其實是一個項目谘詢人員,沒有下屬,有項目的時候需要參與,待遇較高,比較穩定;而民企的部門經理,做的事情正好是原來所做項目的延伸擴展,有十多名下屬,有挑戰,但待遇會低一些。

其實,去外企工作幾乎就是李慶心中的一個結。當年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同學們都是削尖了腦袋想進外企,可最終還是在麵試中敗下陣來。當時想,將來有機會還要進外企。剛進入這家國有單位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有機會,有項目,領導重視,也就打消了進外企的念頭,但是現在手頭這個項目做完之後,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有新的項目,他不希望這樣等待下去。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外企。他很想到外企,在那兒能係統學習。但是年歲的增大,對進入外企還有沒有發展前途心中竟沒了底。

專家解惑

竇吉(上海市《職業規劃崗位資格證書》培訓專家組成員)

【分析】

進入外企是他曾經的夢想,但是工作幾年之後,我們必須重新考量一下這個夢想的實際意義,畢竟選擇的起點已經不同了。深入分析我們發現,李慶的“外企情結”實際上和他的“麵子”有關係——在那些同學麵前,在新人朋友麵前,很多人都認為在外企工作比國企風光得多,他想用外企身份來獲得一種尊嚴。但是在職業發展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而不是一些表麵的東西。我們必須清醒地分析進外企是否能夠帶來自己需要的積累和發展,或是還有其他更好的發展。

【診斷】

一、通過國際權威測評BMTI分析發現,他喜歡接受挑戰,重視實際結果,理性務實,行動力強,比較適合做執行型管理工作。通過對兩個機會的分析,我們發現他更加適合民營企業的這份工作。

二、從職業核心競爭力積累的角度看,他缺乏的是職業經驗,而不是項目管理技術,相比而言,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加適合的職業發展平台。

三、從職業風險來看,在外企承擔的職業風險是個人技術的局限性,帶來的挑戰空間的縮小;在民營企業承擔的職業風險是企業發展方向的不明確,帶來的前途的不穩定;相比而言,李慶更願意承擔後者所帶來的職業風險。

【建議】

夢想畢竟是夢想,而職業發展需要我們正麵現實。

拋開曾經的外企夢想,以一個職業人的心態打量一下職業選擇的輕重緩急,30歲是職業生涯中最關鍵的成長階段之一,這時,考慮的重點已不是“學點東西”的問題,而是實踐經驗應用和積累。需要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了解本行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穩定自己的“職業錨”——即讓自己的職業在某一領域真正紮下根來,隻有這樣,才會有良好的判斷力和行動力,未來才有可能擔當重任。

看清利弊得失,最重要的是搞清自己看重什麼,可以放棄什麼,願意承受什麼。外企對於積極追求挑戰的李慶而言,已經不是“夢開始的地方”,在其規範的管理、明確的分工、良好的待遇麵前,還同時存在著施展空間受到限製、角色固定等問題。而民營企業存在著挑戰性強,工作空間較大,而企業發展管理不規範,待遇較低的問題。以李慶的特點更加適合眼前的民營企業,但是他同時要想清楚,選擇之後會失去什麼,將會承受什麼。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與李慶最終達成了共識:那家民營企業對自己更適合。這個職位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經驗,至於技術是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學習的,但是如果缺乏項目管理經驗,未來發展會受到限製。而且,李慶在麵試中發現,未來的上司在很多想法上和自己是一致的,雙方在以後的溝通協作上應該可以配合得很好。

【點評】

本案是職業谘詢中經常遇到的“外企情結”問題。通過大量的職業谘詢案例,職業規劃專家發現,有些人希望到外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有的認為在外企的環境中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水平,有的認為外企的工作才有挑戰性,不論這些想法來自哪裏,都深深地影響著當今職業人士的職業取向。但是專家提醒:在職業選擇中,首先要選擇的是職業本身,其次才是選擇工作環境,跳槽並不是感性的事情,需要理性地進行分析。

留學前,個人思考

就業對於留學來說,是個現實的問題。最近兩年的留學生逐漸感覺到了就業的壓力。很自然的,現在的學生在出國前就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留學之後的就業前景如何?畢竟留學是一筆很大的投資,計算一下潛在回報也是應該的。那麼留學到底有沒有帶來就業競爭力?專業和學校對就業有很大的影響嗎?

留學肯定對人生有重大影響,因為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拿到了學位,還增長長了學業以外的人生見識,而就是這個見識很可能對就業也有幫助。留學肯定帶來了就業競爭力,在其他條件與別人相仿的時候,留學生肯定比國內學生有競爭優勢。我們以國外和國內為例,分別來看就業的潛力。

在國外建立網絡很重要

在國外,留學生畢業後找工作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本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那麼你能在什麼方麵表現出競爭力呢?首先,你英語要非常過硬,這是必要條件;其次,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要比當地人要強,還有一點很重要,同等的競爭能力下你可以接受較低的薪水。此外,有時候運氣也挺重要,你在找工作的時候正好有你想進的公司在招聘;或者,學校安排的實習項目使你有機會進入一家企業;又或者,你認識的某個朋友,給你上課的教授,你的同學,都可能幫你介紹了一個崗位,這樣得到聘用的機會要比你一家一家投簡曆要大得多。所以,我建議你在國外讀書時,盡量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除了學業,建立好自己的Network(網絡)對未來的就業也很重要。

在國內不要忌諱低職位

如果你打算回國就業,那麼你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國內的同胞。光有語言優勢是不夠的,你得證明你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價值。你的國際化眼界,你擁有的全球通用的標準化技能,你對國外工作方式的熟悉,你的國際化證書,你在國外的網絡和渠道,都是讓你能夠Standout(脫穎而出)的因素。

即使在那些市場完全在國內的公司,你也會因為更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更加專業的從業態度而受到歡迎。當然,有工作經驗的海歸還是會更加有優勢一些,沒有經驗的海歸則應該不忌諱從低層的職位做起,你應該有信心在職場中以更大的加速度發展。

選專業應根據興趣來

很多人問,是不是某些專業比較容易找工作?這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我隻想提供一點思路。拿澳洲來講,很多人希望留學後能夠移民,那麼我們從技術移民的打分係統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提名職業打分這一項中,會計、護士、計算機IT類、工程、中小學教師、翻譯、廚師、機械維修等專業等都可以拿到最高的60分,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專業是澳洲相對需求量大的。另外有一點要考慮的是供求因素。

而打算回國發展的學生,就不要拿這個作為參照了,最好以個人的興趣、能力、未來誌向來選擇留學的專業。我個人覺得宏觀來講,國內大部分專業都缺乏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