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適合這行
近幾年,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凸顯,不少學生在走出校門選擇第一份工作時都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隨著他們工作閱曆的增加,一兩年後,越來越多的人考慮起重新擇業、重新入行的問題。
我國曾有句古話: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如今,這句話的後一半問題在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中尤為明顯。不少新出校園的職場新鮮人都麵臨著同樣的困惑,走進職業谘詢室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我究竟是不是適合這行?我該如何轉行?
我們認為:職業轉型是職業人為獲得更佳的發展空間而采取的一種策略,該不該轉?往哪裏轉?怎麼轉?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科學評判的。因人而異,要綜合職業人的專業、工作經驗、職業氣質等多方麵因素才能得出適合個體的科學結論。
【案例一】
背景:小傑,經濟學學士、法律碩士,有良好的經濟學素養和法學素養,並且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英語水平較高。
現狀與問題:現在一家國內大型的綜合性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的他,一直對自己沒能從事所學專業而耿耿於懷。畢業一年了,對職業定位迷茫的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重新進行職業定位。
【案例二】
背景:Lucy,2004年7月金融專業本科畢業,4月起就在某人才中介公司從事金融行業獵頭工作,大學期間學習了大量有關財務方麵的知識,並輔修法學。個人對數字比較敏感,也曾做過近半年的財務助理。
現狀與問題:公司的福利令她缺乏安全感,她希望能轉向財務方麵發展,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但對於財務實際工作經驗欠缺,不知道轉行或者轉換職業發展是否可行。
【案例三】
背景:Joe,今年25歲,畢業兩年了,原先在一家公司做銷售,卻因忍受不了公司的氛圍,於不久前辭職了。
現狀與問題:由於受到前期銷售工作影響,Joe的情緒較為消沉。現在正在找工作的他對職業的選擇還是猶豫不斷。他試圖給自己確立職業成長的目標,從銷售到營銷經理,然後是營銷總監,最終目標是企業經營者,但他不能確定這個目標是否可行。
【專家解惑】
竇吉(上海市《職業規劃崗位資格證書》培訓專家組成員)
據統計,有7成谘詢者為“選錯了職業進錯了行”這個問題困惑不已,是真的選錯了職業道路了麼?很多職業人士僅僅根據自己的滿意程度來判斷職業道路的正確性,這種看法是存在著偏差的。判斷職業路線的正確性,必須以科學的職業定位為基礎,否則所有的判斷將是沒有任何實效性的。也就是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錯了路,如果錯了,那就必須通過其他方式借助其他力量找到對的;如果對了,就必須找到自己困惑和痛苦的根源,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可以考慮跳槽求生了。
如果真的走錯了職業道路,該如何解決?我們建議,應該內因外因雙管齊下。
內因是指自己的職業定位。應該對個人的職業興趣、職業氣質、職業傾向性、職業滿意度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的調查,並且把個人以往的所有職業行為進行整合,發現其慣常的行為模式和基本職業動力模型。這些信息的綜合將對找到個人適合的職業發展方向起到關鍵性作用。
外因是指對崗位因素的研究。對職位工作內容、就職者資質要求以及對就職者的評價標準等等的詳細信息要有充分了解,並且在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判斷崗位與個人的匹配度。內因外因雙因素考量肯定就能得出職業道路應該怎麼走,職業生涯應該怎麼規劃等問題的答案。通過內外因結合,將找到個人已有的和理想職位所要的差距在哪裏、程度有多大、怎麼消除這個職業“壁壘”以及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怎麼得到持續增強等一係列問題。如果職業本質性問題得到了解決,就肯定能導向個人的職業成功。
那麼,是什麼原因令職業人產生職業轉型的念頭,一旦有了這樣的念頭該如何麵對呢?
我們建議,一個人對工作的綜合態度,是由個體的個性、工作特征、工作環境、同事關係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一個工作環境中,若對現有工作不滿意勢必會使職業人士產生這樣的想法。綜合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工作福利、工作價值感、發展機會、工作適合度、組織氣氛、工作條件、人際關係。客觀而認真地從以上的幾個方麵來對照一下自己的現實情況,從中找出令自己最為不滿的幾個方麵,是很重要的。在正視這些產生職業轉型念頭的來源之後,思考一下目前為了解決這些困難的條件和能力,是否能從自身的角度來改變或改善現狀,是否能采用回避的方式減少困難的產生機會,或認為放棄這份工作尋求更大的發展對自己更合適。
此外,必須充分考慮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以上案例的主人公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學生。通常,在職業初期階段,主要的是學習、積累、提高。像工資福利、工作條件、人際關係等都不應該作為主要問題,除非這些方麵離你的期望差距實在太大。而對於在某一專業領域已有一定實力的人來說,就很自然地會考慮到更多的因素,特別是期望前期的投入能及時得到相應的回報,包括收入,包括地位等,這時感性的一些因素也會變得很重要。
無論怎樣,都應該著眼於有利於職業的持續發展這方麵來考慮,而不能憑一時的意氣用事。
最後,我們談談從哪些方麵可以防止職業轉型誤入歧途。
首先,測測自己的跳槽風險係數(例如,滑坡企業的員工同朝陽企業的員工相比,跳槽風險係數十分不同);其次,為自身清醒定位,掂掂自己的職業含金量(個人的工作經驗、資曆等等);第三,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職業興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興趣對職業生涯發展至關重要);第四,列出長遠的職業規劃表,判斷目前的一步在其中的位置(在職業規劃中要明白自己的強項和弱處是什麼,畫出職業走向的大致輪廓,為跨行業跳槽時遇到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陷阱和彎路做好避免的準備。);再則,還不能忘了了解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
想進外企,如何實現
想進外企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機會來了卻又有許多人會猶豫起來。
李慶為此找到了向陽生涯管理機構的職業規劃專家。係統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李慶,幾年職場經曆,不經意間已年近而立之年。現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當年可是沒辦法才進來的。目前單位項目很少,每天像在浪費生命,即使請假半年,也沒有人會想到你。多年單調、閑散的工作使他產生了職業倦怠感,感到很沒意思。與其他發展很好的學友們相比,簡直都沒勇氣與他們聯係。一直以來,很想做些調整。
最近終於有機會了,而且是兩個機會,一個是去一家外企做項目經理,另一個是到一家不是很大的民營企業做部門經理,他想了很久還是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