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終於走了(3 / 3)

陳天答應一聲,便融入日本東京的街頭。他知道餘生並不需要這份地圖。餘生的目標隻有一個——岡村寧次!

抗戰時期,彭大將軍曾經對岡村寧次做出評價:“岡村寧次是一個比多田駿更為毒辣、更為老練的對手。他有很多本事,能實事求是,細致周密。每次進攻,他都要調查半年之久,做準備工作。沒有內線發動配合‘維持’,他不進行‘蠶食’。他不出風頭,不多講話,對部下不粗暴,你從他的講話裏看不出他的動向來。他經常廣泛收集我們的東西,研究我們的東西,是曆來華北日軍司令官中最厲害的一個。”

和東條英機一樣,岡村寧次的成名與晉升,是依賴於昭和天皇裕仁的提拔。雖然在戰後,東條英機的罪名遠比岡村寧次多,並且,東條英機曾經組閣登頂,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但是,裕仁最看重的人,並非是東條英機,而是岡村寧次。

一九二一年十月,三個軍銜都是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在德國萊茵河上遊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聚會。此三人在巴登巴登縱論時事,大罵此時日本國內上層,並立誌輔佐天皇。

這三人便是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而東條英機在這次聚會中,不過是個把門放風的人而已。

這三個聚會者,都算是日本陸軍的精英人物。不但能從以訓練嚴酷的日本軍校中生存下來,還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永田鐵山的畢業成績是士官學校第四名、陸軍大學第二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績為士官學校第五名,陸軍大學第一名;岡村寧次則為士官學校第六名,在陸軍大學則因成績優異接受過大正天皇頒獎。

隻有東條英機的成績不算是優異。所以,隻能把門望風。

而這次機會,被後世日本史學家視為昭和軍閥的誕生之日。這些精英,在隨後裕仁進行的歐洲遊學中,向此時還是皇太子的裕仁,宣誓效忠。而裕仁也有將日本做大的野心,所以,一拍即合。

而核心人物,便是被這三個被後世稱為“三羽烏”的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而以這三個人外加東條英機為基礎,裕仁又提拔了七個日本軍中精英。

即駐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駐伯爾尼武官山下奉文、駐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小太郎、駐巴黎武官中島今朝吾、駐科隆武官下村定、駐哈爾濱武官鬆井石根、駐北京武官磯穀廉介。總共十一人。

這十一個人便是後來裕仁如臂使指,統治國內,侵略亞洲諸國的核心骨幹。被稱為昭和軍閥。岡村寧次,憑借其才華,是這十一個骨幹中的核心人物。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昭和天皇裕仁很有選用人才的眼光。岡村寧次曾經在一九一五年到達中國,並先後在青島和北京工作過。並在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出任臨時軍事調查委員長。所以,對中國的情況較為熟悉。

一九三二年,日本人占據東北後,東北到處都是對抗日本人的抗日武裝。日本人一時頭大無比。眼見得星星之火,將要燎原。裕仁便將岡村寧次派往東北。而岡村寧次到達東北後,便先後頒行了《治安警察法》,《暫行懲治叛徒法》和《暫行懲治盜匪法》等條例。

對東北實行胡蘿卜和大棒共用,打壓和拉攏並存的政策。收買了大量的土匪,同時招募了數量不少的偽軍。並利用這些數量眾多的雜牌部隊,對中國的抗日武裝形成包圍之勢。以“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戰術,將中國東北三省的抗日武裝剿滅一空。

至此,岡村寧次對中國抗日武裝的戰術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