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同時暴斃(1 / 3)

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全麵發動侵華戰爭,岡村寧次越級提拔,組建第十一軍,主要的目標便是武漢等地。岡村寧次借用德國人慣用的閃電戰戰術,集中二百五十門重炮和一百三十輛坦克,用七天的時間,便攻陷了南昌。

此時,老蔣的軍隊戰鬥力比不上日本人。雖然經常進行正麵戰場的會戰,但是,輸多贏少。不過,在整體戰略上,老蔣製定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方法,還是正確的。日本人很快便陷入持久戰中。

岡村寧次因此認為:“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四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誌,更不在於包括若幹地方雜牌軍在內之二百萬抗日敵軍,而隻在於以蔣~jie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係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係軍隊的抗日意誌。隻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

在一九三九年,岡村寧次製定了對中國第五、第九兩戰區施以政、戰謀略的方案和指導大綱。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軍事和派遣特務等各種手段,策反雜牌軍,孤立以黃埔軍校少壯係為主的中央軍,然後殲滅中央軍。

不得不說,岡村寧次的方法,還是奏效的。在抗戰時期,日本人建立了大量的偽軍。其數量,甚至超過侵華日軍的數量。給中國的抗日武裝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如果,按照岡村寧次的戰略執行下去,日本人甚至可以達到以華製華的目的。讓偽軍去和抗日武裝作戰。一旦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態勢最終形成,那麼,無論誰勝誰負,最終得到好處的,都是日本人。

而且,如果岡村寧次要求增兵,一舉擊垮中央軍的戰略達成。那麼,日本人就會順理成章的占據整個中國。而此時,敵後抗日力量還沒有完全生長起來,並不足以對日本人造成強烈的威脅。

不過,日本人入侵中國,本身就是蛇吞象的舉動。岡村寧次要求增兵一舉擊垮中央軍的計劃,日本人並沒有力量施行。岡村寧次因此被閑置一年。

直到一九四一年,岡村寧次被授予大將軍銜,被天皇欽點出任日本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華北方麵軍司令。從此之後,開始了著名的三光政策。按照日本人在華北的舉動,這三光政策便是殺光、燒光、搶光。而且,許多日本士兵對此執行的非常徹底。

而且,據說這條命令便是由岡村寧次發布的。不過,在岡村寧次日記的辯解中,將這三光政策解釋為“不殺、不搶、不淫”。因為漢語和日語的語序差異,雖然這兩個解釋截然不同,誰也不知道岡村寧次的命令到底是“不搶”還是“搶到什麼都不剩下”。但是,觀岡村寧次的治軍方略,卻也不是全然嗜殺。

在日軍占領區,他極度強調日本士兵的軍紀,和當地的治安。

他曾經在日記中記載:“到達中支那戰場後,在聽取了先遣官宮崎參謀、中支那派遣軍特務部長原田少將、杭州機關長荻原中佐等人的報告才知道,派遣軍前線部隊一直以給養困難為借口,大批處死俘虜,已成惡習。南京戰役時,大屠殺的人數多達四五萬之多,對市民進行掠奪、強奸的也大有其人。”

並以此得出一個判斷日占區治安的方法——即從中國姑娘的眼神可以看出當地的治安情況的好壞,第一、絕對見不到姑娘的蹤影。係懼怕日本兵的佐證,為“治安不好”。第二、對我們的汽車、卡車感到稀奇而遠遠地從窗口眺望。為“治安稍好”。第三、在上項情況下,走出家門口眺望,中國姑娘神態自若地走在有日本兵往來的街道上,為“治安良好”。

岡村寧次如此做的目的,並非對中國人友善。而是想要借此收買人心,破壞敵後抗日武裝的群眾基礎。

而對於並非是日本人占領區的地方,岡村寧次的政策就變成了殺光、燒光、搶光,和規模浩大的大掃蕩。

不得不承認,岡村寧次的戰略確實有效。在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方麵軍司令的一段時間內,敵後抗日武裝的日子確實很難熬。近半的抗日根據地消失,總兵力由四十萬人縮減為三十萬人,太行山上的前方總部被日軍特種部隊突襲,參謀長左權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