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仁義收服常十萬 濠州驚變險象生(1 / 3)

當下李善長察言觀色,知道他不能立下決斷,實行自己的第三條計策,便起身告辭。

朱元璋上前拉住他的手道:“善長先生方才之大計,元璋實在難以接受,心中苦痛不堪。眼下要務,乃是攻取滁州。方才先生所言之事,依元璋看來,可容後再議。”言罷深施一禮。李善長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好逼你,不過現下要攻取滁州,也非易事。”於是朱元璋道:“元璋請先生留在身邊,為元璋出謀劃策!”李善長道:“不是我不給你出謀劃策,而是我給你出了,你又不聽。你自己也知道,方才之計大妙,可就是不采納。我留在此處,不是多餘?”

朱元璋道:“非是元璋不從,而是義父對我恩重如山,我不能不尊;並且身為義軍,若同室操戈,恐天下人心背離。所以,請善長先生思之再三,元璋並非不能當機立斷之人,若是剛才之計是前去攻打元軍,元璋定當采納,即刻出兵。”李善長點頭道:“將軍所言,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當下便應允道:“將軍心地仁厚,善長願意留在將軍身邊,為將軍大業竭盡全力!”說完便拜。

朱元璋聞言大喜,忙將他扶起,令他擔任參軍書記一職,李善長謝過。朱元璋又叫來湯和等人,為他一一作了介紹,眾人對李善長也是敬意有加。當下朱元璋便為李善長擺酒接風,順便商議攻取滁州一事。

朱元璋對眾人道:“滁州城有兩萬元軍守城,若久攻不下,對我軍將極為不利。不知各位兄弟有什麼好的想法,不妨直言。”眾人聞言,均各自思索起來。這時李善長道:“主上,我有一計。”朱元璋喜道:“善長先生快快請講!”李善長笑道:“主上可造數十座箭樓車備用,車高四五丈,分兩層,下裝車輪,可由兵士推動。屆時可將箭樓車推至城牆邊,與敵軍相持。如此一來,那滁州的高牆便失去了優勢,待我軍用弓弩火器將守軍壓製,便可乘勢攻城。”朱元璋道:“果然妙計!就依先生之言,即日起打造箭樓車!”當下便命湯和率軍中工匠日夜開工,由李善長在一旁監造。

離滁州城五十餘裏的牛頭山上,一夥強人正埋伏在山坡之上,等待著過路行人及車馬。時至正午,眾人又累又餓,紛紛叫苦。這時,一個嘍囉跑到一個頭領模樣的人前說道:“常大哥,我們再這麼等下去,恐怕人倒是等不到,我們自己倒餓死累死了!”隻見那常頭領生的膀粗腰圓,臂如猿猴,濃眉之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滿臉正氣此時卻透出一股煩惱。他聞言不由暗自歎氣,心想我常遇春自上山做了強盜以來,一直都在做些打家劫舍,綁票路人的勾當;原本以為跟著劉大哥能對抗朝廷,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現下看來,是不可能了。不過劉大哥對自己甚好,一時之間,也不好意思離去。

當下他便對眾人道:“大夥兒再等一會,半個時辰之後,若再沒有人來,我們便回山寨。”眾人道:“常大哥,這年月,路過這裏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就是有,也隻是一些逃難的窮人,我們這些人,再不想辦法,就也要餓死了!”其中有一人道:“是啊,常大哥,前些日子,我聽說在濠州有一位朱將軍大破元軍二十萬,甚是勇猛,不如我們去投他如何?”常遇春道:“不可亂說!劉大哥平時待咱們不薄,誰都不能擅自離去!”眾人聞言隻好不再做聲。

待過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看看路上實在是沒有人來了。常遇春隻好命眾人回寨。一幹人無精打采的回到寨中,大當家的劉聚出來迎接。隻見他身材瘦小眼睛裏卻透著一股精明,身上的一件華貴的袍服看起來與他極不相稱,顯然是搶劫而來。他幹笑道:“常兄弟,你回來了!”常遇春點點頭,對他道:“大哥,這實在是沒什麼人來了。兄弟們都好幾天空手而回了。”劉聚歎道:“唉,這世道實在是沒辦法混了。來,我有一個法子,正想和你商議商議。”常遇春忙跟他進了房中。

進了房內,二人坐定,劉聚對他言道:“我正想著兄弟們日後如何安排,這些天也想得頗為頭疼。最近,又有滁州的童將軍和林將軍差人前來,命我等歸順朝廷。他們願意出錢出糧,並希望我們盡快進城,協助他們守城。”常遇春道:“守城?不知何人要來攻打滁州?”劉聚道:“聽說就是那個大戰濠州的朱元璋,此人非同一般,我正在想,就是我們去了也未必能守得住。可是童將軍又催得緊,你看,我們該當如何回複?”

常遇春聞言道:“聽說那朱元璋勇謀兼備,不易對付,我看我們還是在此做自己的強盜來得逍遙。不如回複童將軍,就說兄弟們說法不一,目下難以歸順,待細細勸說之後,再作商議。”劉聚聽他說完,當下從放出拿出幾錠金子來,放在常遇春麵前。

常遇春奇道:“大哥,你這是何意?”劉聚道:“實不相瞞,這便是童將軍送來之物,他叫我好生關照兄弟們,這些金子,你先拿去。我看我們在此也非久留之地,不如就此歸順了朝廷。我看常兄弟你也是有勇有謀,此去正好對付朱元璋。外麵的兄弟如有異議,你就幫為兄說說,到時候,定然不虧待他們。”常遇春看了看眼前的金子,對劉聚道:“大哥,不是我不願意,而是這朝廷乃是韃子的朝廷,我們身為漢人,卻去向韃子投降,這等屈辱,我實在難以承受!”

劉聚說道:“兄弟!現下我們最要緊的是保命!如果再這麼下去,恐怕不用等朝廷來剿滅,我們自己倒餓死了。你要不回去再考慮考慮?”常遇春一拍桌子,對劉聚道:“大哥!我就是餓死,也決計不向韃子投降!”劉聚怒道:“兄弟!為兄好言相勸,實是為了大家找一條生路!我們跟你說句實話,那童將軍就是看你一身武藝,或許能敵朱元璋,所以才器重你,你莫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到時候朝廷真若派兵前來,我等退無可退,必是死路一條!”

常遇春笑道:“原來那童將軍想招安的隻是我一人,你告訴他,我常遇春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就是不會去幫韃子打我們漢人!”這時劉聚突然撲通一聲跪下道:“兄弟!常兄弟!你看在我們這幾年兄弟情分上,就幫幫大家。那童將軍確是隻想招安你一人,可是咱們山寨這麼多兄弟,你要是走了大家沒法活下去了。所以我才跟童將軍說,要招安,就要把我們一起招去。他好不容易答應了,現下你卻不肯前去,這不是要眼睜睜的看著兄弟們死嗎?”

常遇春怒不可遏,對他吼道:“劉聚!你身為漢人,吃著漢人的米,喝著漢人的水,此時卻想去投降韃子!我常遇春寧可餓死,卻不做韃子的走狗!”劉聚聞言無奈道:“好,那我們兄弟就好聚好散,你既然不肯前往滁州,那我隻好帶兄弟們前往。來,喝了這杯酒,你我兄弟以後就各走各路,我也不為難你,你少時便下山去吧!”說完便倒了兩杯酒,遞給常遇春一杯,自己先一飲而盡。

常遇春道:“好,既如此,那兄弟就領你的情了!”說完,也喝了杯中之酒,便欲轉身下山。

他剛一出門,便感到頭昏腦漲,他心知不對,便轉身對劉聚道:“你,你竟然在酒裏下藥?”劉聚哈哈大笑道:“兄弟,沒有你我怎麼好意思去投奔童將軍呢?你就先委屈一下,待見過了童將軍,你再走不遲!”常遇春正想破口大罵,無奈人昏昏欲睡,當下身子一軟,便癱倒在地。

待到常遇春醒來,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捆在一根木頭之上,由兩名嘍囉抬著,正在前往滁州的路上。他心中懊悔,早知便聽了那手下之言,去投朱元璋;此時身不由己,如陷與韃子之手,自己便是死了也不值。

當下他大罵道:“劉聚!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竟然帶著兄弟們去投降韃子!你有膽放我下來!”劉聚上前對他嬉笑道:“兄弟,你就別費力氣了,我知道你勇不可擋,怎麼敢放你下來呢。你還是老老實實的跟我們去滁州,到時候,便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常遇春兀自大罵,劉聚卻假裝沒聽見。他令手下眾人加快速度,往滁州而去。

行至半路,偶遇一人。隻聽那人口中唱道:“日頭出,月掛梢,人人盡逍遙。珠落玉盤,二童戲之,玉碎而銳,卻破世道滄桑。”

眾人聞歌一看,原來是個挑著擔的小販。隻見他身材魁梧,身上穿著一身破布衣裳,頭上用一條爛布裹著頭發,胡子拉碴的臉上卻顯得剛毅非常。當下眾嘍囉便一哄而上,將那人轟開。那人掄起扁擔,對眾人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劫取財物!”眾人哪裏管得了他說什麼,當下打開貨擔一看,全是香噴噴的大燒餅。眾人行了半日,腹中饑餓難忍,頓時上去一片哄搶。

那人正要發作,忽然看見了綁在木頭之上的常遇春,當下便強忍不發,緩緩朝他走來。常遇春見他慢慢走近,細下一看,心中大喜。原來此人竟是自己當年的義兄胡大海,當下他連使眼色,示意他過來給自己鬆綁。胡大海已然明白,便悄悄的走上前去,從懷裏掏出一把刀子將繩索割斷。

此時劉聚等人正在稍作歇息,隻待一幹手下吃完燒餅便繼續趕路。忽聞身後一聲暴喝,急忙轉身一看,頓時魂飛天外。原來常遇春掄起那根木頭,正朝自己劈頭打來。劉聚及一幹手下嚇得屁滾尿流,他急忙翻身上馬而逃。常遇春一棒打空,又是一棒揮來,劉聚忙側身躲閃,常遇春一棒打在其坐騎之上,那馬吃痛,便將劉聚掀下馬背,常遇春迎麵趕上,當頭一棒,將劉聚打得腦漿迸裂而死,可歎其臨死還嚼著半個燒餅。

那幫強盜一見,紛紛跪倒,口中道:“請頭領饒命!”常遇春道:“劉聚忘恩負義!竟帶我等前去投降韃子,故今日殺之。”眾人道:“但憑頭領發落!”常遇春說道:“你等先回牛頭山,待有消息,我便去寨中尋你們!”於是一幹小嘍囉便抬了劉聚的屍體逃回牛頭山而去。

這時胡大海走上前來,喜道:“兄弟,你怎會在這裏?”常遇春便將山寨中的事情對胡大海說了一遍。當下說道:“今日若不是兄長,遇春今日危矣!”胡大海道:“兄弟何必見外,隻是可惜了我那一籃子燒餅。”二人大笑。

胡大海問常遇春道:“兄弟,不知你以後有何打算?”常遇春道:“現下遇春實在是無處可去,便想去投奔朱元璋。”胡大海喜道:“哥哥也正有此意,不如你先跟哥哥回滁州家中,我們多年未見,讓你嫂子擺桌酒菜,咱兄弟慢慢聊!”常遇春聞言大喜,便與胡大海一起回城。

滁州城內,常遇春跟胡大海一起進了家門。胡大海的內人出來迎道:“大海,你回來了?這位是……”胡大海道:“這位便是我常和你說起的遇春兄弟。”常遇春施禮道:“遇春見過嫂嫂。”胡大海說道:“快去整桌酒菜,我們兄弟邊喝邊聊。”於是他內人便入廚房而去。不一會,便端出了幾個小菜,還有兩壺酒,二人便說起話來。

隻聽胡大海道:“兄弟,前兩年聽說你去做了強盜,哥哥真是替你可惜的緊。”常遇春說道:“我也是沒辦法,那日縣裏來人看見男人就抓,說是去修黃河。我不願去,便挨了幾下打,我心中氣不過,便打了那人幾下,沒想到把他給打死了。於是無處容身,本想到哥哥你這裏來,又怕連累了你,就上山去做了強盜。”

胡大海驚道:“兄弟你神力非凡,誰能扛得住你幾下打?”常遇春笑道:“我當時也沒怎麼用力,沒想到他就死了。”胡大海歎道:“這也是天意。”常遇春奇道:“兄長何出此言?”胡大海說道:“你要不是上山做了強盜,今日哥哥也不會與你重逢,你說是也不是?”

常遇春點頭道:“兄長說得有理。”忽然想起一事,問胡大海道:“兄長,我方才在半路遇見你之時,聽你所唱之詞似乎另有深意?”胡大海笑道:“這便是今日在滁州城內所傳的童謠。”常遇春詫異道:“童謠?”

胡大海輕聲對他道:“不錯!其實為兄早已明白,那日出頭,月掛梢暗含明字之意,明即光明;那珠落玉盤,珠字去玉,便是朱;二童戲之,兩個小兒即元也;玉碎而銳,即是璋字。這幾句話合起來,便是來了朱元璋,便是有了出頭之日之意。這守將童州,生性殘暴,我恐滁州旦夕不保。”常遇春便道:“那我們就快去投他,免得在這裏幹等。”這時胡大海說道:“兄弟,我聽說那朱元璋已經到了定遠,不日便要前來攻取滁州,我看不如我們明日便收拾好東西,立即出城前往相投。”常遇春道:“兄長之言正合我意!如此甚好!”二人便各談這數年來的際遇,言下盡是感歎不已。

第二天一早,常遇春與胡大海夫妻二人收拾好了東西正準備出城,突然門被砸開,一夥元兵闖將進來,說道:“童將軍有令,為防紅巾賊人攻城,命城中男丁一齊上城守備,違令者斬!”說完上來便拉人,常遇春怒道:“我等手無寸鐵,如何守城?”那元兵道:“少廢話!拿上木棍菜刀等物,即刻上城!”胡大海道:“敵兵尚未前來,此時上城,卻為何故?”元兵說道:“城牆年久失修,先去整修城牆!”於是二人被迫無奈,隻好跟元軍一起上了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