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環境容納量的一半),種群增長速率最大,這個時候再撈魚,將導致種群數量過少,魚群不能盡
快恢複。K值(環境容納量)是才捕撈,資源浪費了,所以,最佳捕撈時期應該是在K/2到K之間。
(7).金字塔分析
1.關於能量金字塔那塊,有句話“營養級越高,生態係統中消耗的就越多”怎麼理解,其中消耗
指的是什麼
若生態係統有X個營養級,最高營養級的能量占生態係統總能量的0.1^X(0.1X方)到0.2^X(0.2X
方),消耗的能量為1-0.1^X到1-0.2^X.可見“營養級越高,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能量的就越多”
填空30
(1).體液免疫發燒
1.過敏反應:當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首次接觸到致敏原(抗原)後,機體並不會產生過敏的症狀,但
是體內漿細胞便會產出一種相應的特異抗體,當這種特異性抗體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如果再次接
觸到這種抗原,特異性抗體便會與其相結合,使機體介質細胞脫顆粒,釋放多種介質,從而產生
一係列過敏症狀。
人體產生過敏反應是由於機體的免疫防衛功能過強導致;漿細胞隻能夠產生和分泌抗體,不能分
泌淋巴因子;自身免疫反應是由於機體免疫係統過於敏感,將機體自身的組織細胞、器官當作外
來異物進行攻擊,而此處的過敏反應是由於機體免疫係統對外來物質(過敏原)過度敏感所引起
的;過敏反應屬於再次免疫,能夠記憶和識別特定的過敏原,再次免疫是特異性免疫反應。
2.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所以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抗原刺激的是B細胞,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漿
細胞,分泌抗體.
(2)酶與基因
(3).遺傳與酶表達
(4).光合作用,光反應,暗反應,物質變化
--------------------------------
其他
01.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
減速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體配對——聯會。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
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
減速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體不再複製。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
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有絲分裂是所有染色體複製一次,然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出現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然後又被
拉向細胞兩極,染色體數目重新減半,子細胞獲得與母細胞相同的染色體數目.比如人體細胞46條染
色體,複製之後還是叫46條,但是有姐妹染色單體
,到了有絲分裂後期,著絲點分裂,變成92條,到了末期,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每個細胞獲得46條
。
減數分裂染色體也要複製,還是以人體細胞為例,複製之後還是叫46條,然後發生聯會現象,就
是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共23對.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同源染色體分開,被
拉向細胞的兩極(注意:這個時候沒有著絲點的分裂,所以染色體數目沒有變化),每個子細胞獲
得23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減半了。
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聯會,到後期分離.第二次分裂同有絲分裂類似,但是減數
分裂隻在第一次的間期時,DNA複製,蛋白質合成,第二次則不,注意,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有絲分裂時
有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則無,因為在減數第一次時同源染色體已經分開.這是判斷他們的標誌.
但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減數分裂染色體數減半,有絲分裂染色體數不變。
02.神經遞質的化學本質是單胺類或乙·酰膽堿類物質。
03.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運輸刺激使下丘腦分泌激素增加的結
構基礎是反射弧。
皮質醇的分泌過程屬於構成一個反射弧,在這裏沒有傳出神經,傳出神經用激素代替了,所以反
射結構的基礎是反射弧。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通過體液的運輸,與腎上腺皮質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促進腎上腺分泌皮質醇
增加,該過程屬於體液調節,不涉及神經調節。
皮質醇可以作用於相應的組織細胞起作用,也可以通過負反饋作用於下丘腦細胞和垂體細胞,故
其靶細胞有多種。
動物被運輸過程中,先通過下丘腦和垂體促進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過多又會抑製下丘腦和
垂體的活動,因此體內皮質醇含量先升高後逐漸恢複。
04.蛙的神經元內、外Na+濃度分別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電位由內負外正轉變為內正外
負過程中有Na+流入細胞,膜電位恢複過程中有Na+排出細胞。則Na+流入是被動運輸,排出是
主動運輸。
05.纖維素屬於多糖,是碳水化合物,隻含C、H、O三種元素,沒有無機鹽。
06.細胞內自由水能夠流動,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是生物體代謝活動的介質,是良好的溶劑
07.細胞膜上的受體不是細胞間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結構。電信號不需受體,有些信號是需要細胞內
受體而非細胞膜上受體傳遞的,如胰島素。高等植物通過胞間連絲交流信息。
08.能合成ATP的細胞都能合成酶是錯誤的。成熟紅細胞他能合成ATP,但是他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
無法合成酶.紅細胞內的酶(包括ATP合成酶)是他成熟前(原始紅細胞是有細胞器細胞核的)已
經合成好的.“能合成酶的細胞都能合成ATP”這句話才是對的.因為能合成酶表明它是活細胞,活
細胞要消耗能量,就一定有ATP合成.
09.線粒體內膜上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故含有呼吸酶和ATP合成酶。
10.Na+、K+以重吸收的方式由腎小管進入內環境,從消化道進入內環境叫吸收。
11.在種群生態學中,最高環境容納量(簡稱“環境容納量”)是指特定環境所能容許的種群數量
的最大值.環境容納量是環境製約作用的具體體現,有限的環境隻能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
資源.環境容納量的實質是有限環境中的有限增長.
A、環境容納量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動態變化的種群數量。
B、種群的內源性調節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環境容納量的大小隻與環境的變化有關。
C、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
D、植食動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一年四季的環境容納量以夏季最大。
12.醋酸菌在有氧條件下利用乙醇產生醋酸
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利用葡萄糖汁產生酒精
泡菜醃製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發酵
腐乳製作利用了毛黴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13.母液在生物中,就是指在培養微生物的原培養液,具體母液中的成分要根據情況而定。
14.連續細胞係被認為是轉化了的細胞係,細胞大多具有異倍體核型;由一個祖細胞培養形成的細
胞群為一個克隆,稱為純係;未經克隆化培養的細胞係具有異質性,也就是遺傳性狀不均一,有
差異;按照教材,正常細胞發生突變南明成為癌細胞,突變是多方向的,某些癌細胞在合適條件
下能逆轉為正常細胞。
15.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經輻射獲得抗性突變體,且敏感基因與抗性基因是1對等位基因。
如果由於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從概率的角
度去看就很難再經誘變可恢複為敏感型,除非通過誘變可以增加含有敏感型基因的片段。
如果由於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可能恢複為敏感型。堿基對替換表現為抗性,說明基因是可以表
達的。
由於敏感基因與抗性基因是1對等位基因,說明它們是一對相對性狀,突變體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
段缺失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原來敏感型的大豆應該是雜合子。
16.幼苗葉片中的細胞分裂素主要由根(或根尖分生組織)產生。合理施用細胞分裂素可延遲
葉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總初級生產量大於呼吸(量),從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17.在原生質體培養過程中,首先對種子胚進行脫分化得到愈傷組織,通過液體懸浮培養獲得
分散均一的細胞。然後利用酶處理細胞獲得原生質體,原生質體經培養再生出細胞壁,才能
進行分裂,進而分化形成植株。
18.實驗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大樣本原則,分組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