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點摘要-1(1 / 3)

單20*2=40

(1).元素與作用

⒈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是C、H、O、N、P、S,而最基本元素是C。因為C具有能形成4個穩定的化學鍵的性質,能通過化學鍵連結成鏈或環狀結構,從而形成各種生物大分子。

人體組成的主要元素:O,C,H,N,Ca,P,K,S,Na,Cl,Mg共11種,占人體質量的99.95%,其餘組成人體的元素還有50種,它們隻占人體的0.05%。

元素名稱元素符號質量分數

氧O65%

碳C18%

氫H10%

氮N3%

鈣Ca2%

磷P1%

鉀K0.35%

硫S0.25%

鈉Na0.15%

氯Cl0.15%

鎂Mg0.05%

⒉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⒊人、植物、動物中所含的化學元素種類差異很小。

⒋某地區經常出現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鋅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鎂引起的。如何做實驗判斷?

實驗原理:任何一種必需元素在植物體內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症狀,根據全素培養和相應缺鋅、缺鎂的培養對蘋果幼苗生長發育的比較,判斷小葉病的病因。

實驗結果:描述B、C兩缸蘋果幼苗生長發育狀況。

⒌澱粉、脫氧核糖、糖原由相同種類CHO元素組成。

⒍ATP、DNA、RNA在元素組成上相似的。這些元素是碳,氮,氧,氫,磷元素

⒎植物細胞主動運輸方式吸收所需礦質元素離子時,吸收不同礦質元素離子的速率不同,低溫會影響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速率。

⒏葡萄糖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源,ATP是能量載體。

⒐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它能通過增殖繁衍後代並可以可以遺傳變異。

⒑生態係統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碳元素是組成生物體的最基本元素,所以生物部分是必需參與碳循環的,可是非生物部分的某些成分不必需參與碳循環。

⒒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和無土栽培時所用的培養液相比,最大的差別是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必須含有機物。因為組織培養細胞增殖消耗能量卻不會合成有機物,所以需要有機物,而無土培養植株會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機物.單獨培養的植物細胞需要外界提供有機物。無土栽培需要濃度適宜的營養液,內含必須礦質元素。

(2).維生素的作用

⒈人體的內環境即細胞外液。在下列物質或過程中,會在人體內環境中出現的是葡萄糖、二氧化碳、甲狀腺激素的運輸、乙·酰膽堿(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發生於組織液中)、尿素、維生素。不會在人體內環境中出現的是血紅蛋白(紅細胞是在其成熟之間,即失去細胞核前就合成了需要的蛋白質)、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發生於細胞質基質)、食物中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食物中蛋白質經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發生於消化道)。

⒉癌症患者腹部積水後,為了利尿排水應靜脈輸送的主要成分是血漿蛋白。靜脈輸入血漿蛋白,能提高血漿的滲透壓,促進組織液滲回血漿,減輕水腫。

⒊動物細胞培養液中含有氨基酸、葡萄糖、無機鹽和維生素、血清。此外,培養液中還要有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氧氣滿足其正常呼吸,二氧化碳對於PH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必須有適宜的溫度才能正常繁殖,滿足細胞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的需求。

(3).肽鏈。

⒈蘇雲金芽孢杆菌分離出來的殺蟲晶體蛋白質基因(簡稱Bt基因)轉錄翻譯成原毒素,這種晶體蛋白經過蛋白酶處理後活化的毒性物質應是一種多肽分子。

⒉當前醫學上,蛋白質工程藥物正逐步取代第一代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質類替代治療劑,基因工程藥物與天然產物完全相同,而蛋白質工程藥物與天然產物不相同,是對原有的蛋白質加以設計和改造,或製造出自然界中沒有的蛋白質。

⒊肽鏈也像氨基酸一樣具有極性,書寫時通常總是把氨基末端的氨基酸殘集放在左邊,羧基末端的氨基酸殘基放在右邊。所以由一分子丙氨酸、一分子甘氨酸、一分子精氨酸組成的三肽有6種。

⒋有足量的A、B、C三種氨基酸,它們能形成的三肽種類以及包含三種氨基酸的三肽種類最多各有27種、6種。

5.現有1000個氨基酸,共有氨基1050個,羧基1020個,由它們合成的六條肽鏈中,氨基、羧基數目分別為56、26。

6.若某蛋白質的分子量為11935,在合成這個蛋白質分子的過程中脫水量為1908,假設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27,則組成該蛋白質分子的肽鏈有3條。

解答: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總和—1908=11935,

所以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總和為11935+1908=13843,

則氨基酸數為13843/127=109,

由題中給出脫水量為1908可知,

脫去水分子數為

1908/18=106個,

所以肽鏈數=109-106=3.

⒎蛋白質肽鏈的盤曲和折疊被解開時,其特定功能可能發生改變。

⒏生物膜將真核細胞分隔成不同的區室,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幹擾。肽鏈在核糖體合成。DNA主要在細胞核,故轉錄生成mRNA產生場所主要在細胞核。線粒體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體,能合成線粒體自身蛋白質,不能合成分泌蛋白。水解酶為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葡萄糖首先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才能進入線粒體進一步被氧化為CO2和H2O。

⒐細胞中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物質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

⒑將乳清蛋白、澱粉、胃蛋白酶、唾液澱粉酶和適量的水混合裝入一容器中,調整pH值至2.0,保存於37℃的水浴鍋內。過一段時間後容器內剩餘的物質是澱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⒒用特異性的酶處理某一生物細胞的最外麵部分,發現降解的產物主要是葡萄糖,進一步分離該細胞的某種細胞器進行分析,發現其含有尿嘧啶,據此推測,這種細胞器可能完成的生化反應是(反應都在相關酶的催化下進行)

CO2+H2O―光-葉綠體―→(CH2O)+O2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3H4O3(丙·酮酸)+H2O―→CO2+[H]+能量

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所以線粒體不能完成整個有氧呼吸過程,這種細胞器無法進行的生化反應是

C6H12O6+O2―→CO2+H2O+能量

⒓由51個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質的過程中共脫水48個,則形成的肽鍵數目、該蛋白質含多肽鏈的條數、該蛋白質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數目各是48、3、3。

⒔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鏈上有一段可以引導其進入內質網的特殊係列,若p肽段功能缺失,則該蛋白無法被分秘到細胞外。

⒕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後隨機形成的二肽共有4種,分別為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簡稱丙--丙二肽,以此類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

⒖在遺傳密碼的探索曆程中,克裏克發現由3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之後,尼倫伯格和馬太采用了蛋白質體外合成技術,他們取四支試管,每個試管中分別加入一種氨基酸(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細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結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試管中出現了由苯丙氨酸構成的肽鏈。這是因為UUU能編碼苯丙氨酸。說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