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餘波 永樂坊(1 / 2)

永樂坊在京城東二廂,本是京城各色工匠及家眷所居之地,但到得後來,幾經人事變遷,逐漸地就分得不那麼清楚了。永樂坊和其他街坊也沒大的區別,也是大街小巷穿行其中,師師記得小時候坊裏主街上立著些黑紅杈子,現在卻什麼也沒有了,丈許的青石板走起來讓人特別踏實。

師師從宜雪處回來,第二天一早就來到永樂坊。走在主街的青石路上,師師想著十多年竟沒來過這裏。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這十幾年裏,自己就像浮萍一般,無奈地和這裏漸行漸遠。自己也曾想過要來這裏看看,但一則之前父親犯著官司而死,自己便不免要提防那些閑言碎語;二則自己對這個地方也是有些難以開解,畢竟四歲的孩子在這裏經受喪母、喪父之痛,師師多數時候覺得自己還是承受不起。而現在的自己已經是鎮安坊的李師師,不是永樂坊的王姑娘。

師師未及多想,就走到永樂坊主街中央位置,順著主街往左拐第一戶人家,那就是永樂坊裏正的住所了,這是師師在坊前主街上先打聽到的。裏正是個四十歲許的中年人,師師打聽的時候說永樂坊裏正趙三叔,人家告訴她這趙三叔早幾年已經去世了。這才說出新任裏正王行武。師師對著第一戶敲了敲門,開門的是一個中年婦人,見著師師,又驚又奇。師師把來意說了,這婦人才讓了師師進去。到得院子裏,就聞到一股木材香味。隻見院子天井邊上一個中年漢子,將上衣下擺塞到褲子中去,半蹲在地上,身前擺著一盆木炭火,這漢子正聚精會神地烤一根寸許的木條。那婦人走過去低下身子給那漢子把事情說了,那漢子才抬起頭來,看著師師。師師施禮道:“打擾王五叔了,因事關家父清譽,所以師師不得不來。”

接著師師將事情一一跟這裏正說了,這漢子聽了,先是笑了,接著說道:“是王先生的姑娘,如此大了,真是出落了!王先生當年在永樂坊誰人不曉得?”說罷就招呼師師往屋子裏去,又叫那婦人倒了茶來。師師連忙謙虛,待坐定了,聽得裏正滔滔不絕地說起坊間的舊事。師師聽了幾句,笑著說道:“我大多不記得了,當時走得時候還小。”那裏正一拍大腿道:“那是。當時我在場的,王先生入殮,坊裏誰家不來幫忙。我還記得你當時隻那麼小。”說著,用手又比劃師師高矮。“怕還不如張八仙桌高。當時抱走你的那個是鎮安坊的青姐兒罷,聽人家講,那也是受過王先生恩惠的。”說罷不由唏噓起來。

師師待了一會,才說道:“王叔,我此次前來。就是為了先父的事情,不知朝廷可有明文下發?”王裏正聽了這話,愣了一會才慢慢說道:“姑娘,我給你說,你且不要著急。朝廷現在雖還沒有明文,但開封府上已經知會我們這些個人,要把之前像王先生的這些人統計一下,然後上報上去。但是,獨獨在咱們這裏,開封府裏辦民政的宋二爺特地留下我。吩咐我辦好差事,這沒什麼說的。但又特意囑咐我,到具名上報的時候,隻王先生不能翻案。你說這奇不奇?”師師聽了,一下懵了,恍如晴天霹靂一般。隻喃喃道:“怎麼會這樣?”這王裏正接著說道:“著啊,當時我也是這般想法。便大著膽子又問了一句,說王先生那麼好的一個人怎麼不能翻案。誰知宋二爺歎了口氣,隻吩咐我照辦就是,其他不要多問。今日正好你來了,我才好把這個事情給你說了。依我看,王先生怕是遭了小人使壞了。”

此時師師一句也聽不下去了,隻急急地告辭出來。在永樂坊的主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自己這次來期望極大,想著先是為父親翻案,接著自己在去找那些還在京城的自己族人,將父親遷入祖墳。誰知裏正一番話,就將師師一下子打醒了。父親還是隻能在大丘橋,而母親雖說是歸於祖墳,但是墳墓在哪自己都不知曉。這事何等的悲哀,子欲養而親不待。師師覺得自己又回到之前那種情形了,每次夢回深處才能與父母相見,而自己隻是那水上的浮萍罷了。這時候,要是趙佑羽在身邊,該是多好啊。他能理解自己,也能欣賞自己。和他在一起,即使自己是浮萍,那也是能開出花來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