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2 / 3)

曆史告訴我們,隻有黨的領導才能使文藝事業得以發展;現實告訴我們,文藝領域黨的領導的削弱阻礙了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繁榮。因此,堅持一手抓整頓,一手抓繁榮,這在當前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確的。而要達到整頓和繁榮,就必須把已經被削弱了的黨對文藝的領導切實加強起來。

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在當前來說,主要的應該著眼於政治,指明文藝前進的方向。早在1942年9月1日,黨中央針對黨政軍民關係中“不協調”和“統一精神不足的問題”,提出“領導的統一與一元化,充分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並且明確指出,這種“領導”是“原則的政策的大政方針的領導……”今天,要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就必須從組織上加以整頓,把文藝戰線所屬部門、單位、組織、團體等都置於黨的領導之下,使文藝工作的領導權真正掌握在忠於黨忠於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手裏,從而逐步建立一種能夠自覺抵製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和滲透的文藝機製。有人認為,文藝既然是一種活動,那麼首先是個體的,審美的,其次才是社會的,道德的。如果持有這種觀點,那必然會對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表示冷漠和不理解。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一些人對黨中央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口號表示冷漠,對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表示冷漠,對黨和人民的革命曆史和他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英雄業績,缺少加以表現和歌頌的熱忱,對社會主義事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少站在黨的積極的革命的立場上提高群眾的認識,激發他們的熱情,堅定他們的信心。”在當前,我們如果能夠通過認真學習黨的文藝路線、方針和政策,迅速克服這種對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的冷漠感,使文藝發揮激勵人們革命熱情的作用,那麼,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也就能得到實現。

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還必須尊重文藝發展的規律。文藝發展的規律究竟是什麼,多年來總是爭論不休,一些自詡為“文化精英”的資產階級自由化代表人物,總是以黨不懂或不尊重文藝規律來抵製和反對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其實,文藝問題的中心或者說文藝的重要規律,主要是為什麼人的問題。“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任何進步的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不能不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不能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鄧小平同誌的精辟論述深刻地揭示了文藝發展的客觀規律。前些年,有人把我們黨不再用“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作為文藝工作的總口號,錯誤地理解為一切文藝都再也不能或不要為政治服務了。說什麼“文學工具主義的時代趨於結束”、“大一統消失了”,是“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有的還公開說“現在是拒絕號召,拒絕指導,拒絕灌輸,拒絕誘導,隻憑個人良知、想象、意誌、欲望、知識、本能和創造衝動的驅使”的“一個廣泛的個人主義運動”的時代。這些熱昏的胡說完全背離了“文藝不能脫離政治”這個客觀規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果我們的文藝不講政治,不考慮人民、國家和黨的利益,而是超越黨、國家、人民之外或淩駕於其上,那文藝的發展必然走偏方向,也就沒有什麼規律可循。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必須時刻注意和掌握這一點。這實際上也是要不斷加強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黨的領導也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領導。如果離開了這個“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那我們的文藝也就無社會主義可言了。

為了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還必須重視發揮文藝評論的作用。文藝評論,是實現和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對文藝工作特別是文藝創作進行領導的重要方式。文藝工作也是需要導向的。現代革命文藝史上,文藝評論對文藝的繁榮和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明顯和重要的。特別是那些以其見解的獨到、眼光的遠大、分析的透徹深刻、態度的誠懇親切、文字的優美別致的評論,不僅是作家、藝術家的嚴師諍友和忠誠衛士,而且對於把握文藝的正確方向是必不可少的,能夠起到明確、端正和堅持的作用。應該說,我們這些年來創作了一大批優秀作品,然而對於這些優秀作品的優秀評論卻不多見。特別是近年來,有些評論還良莠不分,提倡我們所反對的,反對我們所提倡的東西,追趕浪頭、崇尚時髦。這樣,某些文藝評論的導向不能說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沒有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裏,還有必要說一說毛澤東同誌關於文藝批評的標準問題。這個曾經被一些人稱之為“毛澤東批評模式”,認為“文藝批評悲劇莫此為大”的標準說,其實是要求“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我想,不論社會如何發展,不論如何改革開放,毛澤東同誌關於文藝批評的這一要求還是應該堅持的。

為文藝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較好的生活工作條件,也是加強黨對文藝工作領導時必須時刻注意到的。列寧曾經說過:“對於專家,我們不應當采取吹毛求疵的政策。這些專家不是剝削者的奴仆,而是文化工作者……我們應當盡可能地使他們有較好的生活條件。這將是頂好的政策,這將是最經濟的辦法。”今天,我們要加強黨的領導,也應該從各個方麵包括物質條件方麵,千方百計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大家更加感受到黨的重視、支持和溫暖。應該說,經過多年的努力,無論是大的環境還是具體的工作、生活環境,都是比較好的,是有利於文藝發展繁榮的。然而,文藝事業是精神生產部門,“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助解決,許多困難需要我們去幫助克服。當前或者說今後特別重要的是要穩定,隻有穩定才有文藝的發展,沒有穩定,文藝的發展也將是一句空話。現在我們黨把穩定發展當作壓倒一切的大事,這是十分英明的。當然,我們也要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要看到中國的知識分子,廣大的文藝工作者,是有強烈的愛國心和事業心的,是不會不顧現實提出過高要求的,隻要我們充分信任他們,為他們盡了力,大家是能夠體諒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要麵對現實,量力而行,也要從長計議,盡力而為,“不然,我們節省了幾億,卻可能喪失幾十億也不能補償的東西”。(《列寧選集》第3卷第786頁)

黨對我們國家的統一領導是曆史上自然形成的,這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繼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領導作用,要堅持到全世界共產主義實現之日,要堅持到黨自行消亡之時。而在這個長時期的過程中,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是不應削弱的。如今,我們要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必須充分發揮文藝戰線上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現在,文藝戰線的各個單位,各個組織和各個團體,從黨的組織來說,還是健全的。關鍵是黨組織要提高戰鬥力,黨員要起模範作用。長期以來,我們在文藝戰線乃至整個意識形態領域,隻反右不反“左”,致使“左”的思潮泛濫,影響了文藝事業的發展。但改革開放以來,黨率領我們正本清源,革除“左”的弊端,有的人又隻反“左”不反右,致使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開來。鄧小平同誌鑒於曆史的經驗教訓,曾經針對這種情況,不斷提醒我們,在反對某一種傾向時,一定要注意防止另一種傾向,在反傾向鬥爭中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他說:“不少同誌片麵地總結曆史教訓,以為一講思想鬥爭和嚴肅處理,就是‘左’,隻提反‘左’不提反右,這就走到軟弱渙散的另一個極端。”現今,我以為文藝戰線仍然存在著“軟弱渙散”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存在,雖然也有一些是需要分清是非、統一思想的原則問題,但許多是曆史上長期積存下來的恩恩怨怨以及各種各樣的門戶之見,許多是無原則的糾紛。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黨的組織,應該引導大家以大局為重,而對於文藝隊伍中的黨員,則應該增強黨性,遵守黨的紀律,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決不允許自視特殊,以為自己在政治上比黨高明,可以自行其是;對於資產階級自由化,必須進行嚴肅批判;對於某些不同的思想認識,要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文學藝術的實踐,求大同存小異,認識一時統一不了的可以先放一放,讓實踐來做結論。在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前提下,總是可以找到共同點團結起來的,大家也是能夠理解和樂於這樣做的。隻要認識統一了,戰鬥力也就會增強起來。這一點,對於實現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對於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