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中期,國外尤其是歐洲,對通用汽車的要求發生了變化。當時缺乏美元的海外各國,對輸入的美國汽車及其整套零部件,不僅要征收高額關稅,有的還規定了嚴格的進口限製。進口國家要求通用汽車提供型號較小、馬力較小的汽車。很快,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小型車的進口也加以限製。麵對這種局勢,通用汽車改變了出口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戰略,決定通過收購、兼並國外汽車工廠的辦法,直接投資在海外生產汽車。

1925年,經過長期談判,通用汽車終於以257.33萬美元購買了英國的伏克斯豪爾公司,從而在英國開始了汽車製造。1929年,通用汽車於以333.62萬美元取得了德國亞當奧佩爾公司的所有權,從而開始在德國生產通用汽車。1932年,通用汽車又收購了當地的霍爾登公司,並把它和通用汽車澳大利亞分公司合並起來,建立了通用——霍爾登汽車公司。

雖然通用汽車在歐洲的子公司的發展,因為第二次大戰的進行而受到重大影響,但是通用汽車的國內業務獲得了迅速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通用汽車加快了海外投資的步伐。朝鮮戰爭期間,通用汽車生產了大量軍用品,這些軍工生產,使通用汽車賺取了高額利潤。

在20世紀60年代,世界汽車工業發展迅速。但是由於許多國家受到民族主義經濟思潮和外彙儲備壓力的影響,紛紛對汽車及其零部件進口設置了關稅壁壘和限額,限製了汽車擴大進口的可能性。有些國家汽車業發展非常迅速,通用汽車如果要繼續參加他們的汽車經營活動,就得在當地設立製造、裝配單位。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不願意讓外資單獨在該國建廠,而要求當地資本的平等參與。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改變了以往的政策,開始接受合資經營的方式。通用汽車修改了股權政策後,對外投資規模逐漸擴大。

1971年,通用汽車和當地資本合資舉辦了擁有50%股權的阿利森日本通用汽車公司,擁有50%股權的高麗通用汽車公司,擁有60%股權的菲律賓通用汽車公司,擁有45%股權的伊朗通用汽車公司,擁有60%股權的沙特阿拉伯通用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取得了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的34.2%的股權。此外,在1977年,通用汽車和保加利亞簽訂了合作協議,以便在該國出售通用汽車的重型卡車,還在南斯拉夫建立了合資經營的鑄造和金工工廠。

整個80年代,是通用汽車又一次全麵振興的時期,也是通用汽車跨國投資與經營取得顯著成就的時期。通用汽車80年代在世界各地區職工人數、汽車產量和純利潤有巨大增長。1980年通用汽車虧損7.62億美元,而1989年利潤總額達到42.24億美元,增長了650%。其中:通用汽車在加拿大的利潤額由虧損2000萬美元轉為盈利2.88億美元;在歐洲的利潤額由虧損5.59億美元轉為盈利18.3億美元;在中南美的利潤額由4.29億美元增加到48.84億美元;在其他地區由虧損1.5億美元轉為盈利3.45億美元。所以,通用汽車在80年代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跨國投資與經營所推動。

進入90年代,通用汽車在美國建有企業283家,在北美以外的41個國家建有子公司和合資公司。每年近800萬輛汽車產量中,1/3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產品也銷往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獨占世界汽車市場的17%,多年雄踞第一位。

通用汽車沒有為取得的成就滿足,90年代初,通用汽車總裁傑克史密斯提出了新的全球化戰略。傑克史密斯認為:直到目前,通用汽車的跨國經營,還是一國一國獨立進行,因而導致重複勞動和缺乏協調。新的全球化戰略,就是綜合運用公司全部的工程資源,減少重複勞動以及利用世界每一個製造中心的關鍵技術,擴大出口和降低成本,把公司世界第一的全球規模和經營範圍作為一種戰略優勢。

在通用汽車新的全球化戰略中,亞洲和東歐擺在重要的地位,因為北美和西歐市場已接近飽和。據預測,在未來的10年,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汽車需求量將大幅度增長。作為新的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通用汽車開始深入中國汽車市場。1993年,通用汽車在中國東北投資1億美元與“一汽”集團合資辦廠,開始組裝卡車。近幾年來,通用汽車在中國已建立了12個合資企業,取得了4項許可證生產協議,與上海合資生產轎車的協議更是通用汽車實施新全球戰略的一項成果。1995年以來,通用汽車已開始在波蘭、匈牙利、俄羅斯、阿根廷、印尼、印度等建設新廠。雄心勃勃的傑克史密斯力圖通過實施新的全球化戰略來挽救美國國內汽車工業的衰退。

通用汽車新的全球化戰略的確定,是基於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傑克史密斯告誡他的下屬:“關於將來,惟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無法預測’。變化正在發生,它可能給整個工業帶來根本性變化。對付這種不可預知的變化,隻有合理的技術組合,在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下作出快速反應。通用汽車把先進技術的管理作為一項事業,並使之成為創造領先產品和領先機會的戰略工具。因此,我們的戰略基點是,必須‘領先’,而不是‘跟先’。”

從曆史上看,通用汽車是在幾家獨立汽車廠聯合基礎上創建的,包括別克、雪佛萊和最知名的凱迪拉克等,後來在海外又先後兼並收購了歐寶、日本五十鈴等,成為一個龐大的“通汽家族”。長期以來,這些內部各個組成部分的生產組織與文化特征的差異降低了整個公司的效率。按照傑克史密斯的想法,企業全球化的重要基石是統一業務流程。因此,為了共享知識和技術專長,合理分配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開展業務,實現巨大的規模效益,通用汽車的戰略重點是將公司各個水平上的生產經營聯係起來,首先是把汽車底盤和業務程序統一化。通用汽車最終決定采用統一設計、統一工程和生產工藝為市場戰略。

2、海外企業的價值轉移

海外企業的價值轉移是指一切價值手段的國際間移動,包括股利、利潤、營運資金、勞務費以及其他無形財產、轉讓費等。通用汽車在與海外企業的經濟交往中,非常注重雙方的價值轉移的管理。雙方價值轉移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用國際稅製差異操縱其內部轉移機製進行國際避稅,以便減少公司的整體稅賦;二是通用汽車的海外子公司取得利潤後向母公司支付股利作為通用汽車投資的報酬;三是逃避東道國對海外子公司的限製,這些限製包括外彙管製、利潤的數量限製、專利權使用費和轉讓費的限製、產品的價格限製以及投資比例的限製等等;四是通用汽車通過價值轉移把海外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通用汽車與海外子公司價值轉移的渠道很多,一般說來,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其價值轉移:

第一,專利權費與勞務費的支付。通用汽車可以任意製定這兩種費用的價格,因為專利使用費和勞務費是無形的。與商品的轉移價格比較,這種方式所得到的稅收上的好處可更大一些。

第二,有形商品的定價調整。商品的流動必然引起貨幣的反方向流動,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可以根據需要製定商品的出口價格。在通用汽車大家庭內部,有形商品的轉移往往不受國際市場價格的限製。一般說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所得稅的差異與關稅的差異的差額越大,使用轉移商品價格調整方式對通用汽車價值轉移就越加有利。轉移商品的價格製定要在有關國家所得稅、關稅之間進行權衡。

第三,海外子公司股利的彙回。通用汽車價值轉移的重要手段就是讓海外子公司將其經營收入以股利形式彙回。通用汽車在利用這一途徑轉移價值時一般考慮以下因素:各有關國家關稅稅率、所得稅率、股利彙回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外彙管理、彙率變動風險、財務製度的要求等。

第四,平行貸款。平行貸款是指通用汽車與其他跨國公司相互合作,通用汽車向其他跨國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提供貸款的同時,其他跨國公司向通用汽車在該國的子公司提供貸款。這樣,資本可以未出國界,兩大跨國公司就能夠實現價值的轉移。

第五,通用汽車與海外子公司之間貸款。通用汽車向其國外子公司提供資金和內部產生資金流動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在公司內部安排相互之間的貸款。即如果母公司的經營風險大或所得稅率高,則通用汽車向海外子公司提供貸款,反之,則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提供貸款。貸款一般不會產生新的稅賦成本,對其成本的考慮隻限於資金市場的利率和使用貸款的機會成本。

第六,改變預付款期限。在通用汽車內部,為了在子公司之間轉移資金,防止彙率變動的風險,采取改變付款期限的方法來加速或拖延貸款的支付。

四、創新與全球的統一

通用汽車自誕生以來,一直保持著資產額、產量和銷售額領先的地位,它在世界汽車業乃至整個製造業中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通用汽車所創造的價值完全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在整個通用發展史中,公司一直把握兩個主題,即“創新”與“全球”,前者保證了企業內部的更新與發展,後者使通用汽車輝煌的業務在全世界得以開展,二者互相結合,構成了公司獨特的營銷模式。這就是給予我國汽車業的啟示。

通用汽車的市場創新是一個從適應市場到創造市場的過程。適應市場是以市場消費為導向,創造新產品,進而創造新市場。創新是企業謀求發展的靈魂,而市場創新是企業創新的歸宿。新的競爭者的不斷加入,產業的成熟化,都使已有的市場變得越來越有限,企業的競爭空前激烈。企業是不惜老本、全力以赴地從原有市場上分得一杯羹,還是獨辟蹊徑,創造新的市場,這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企業麵臨的一大抉擇。

創新與全球的統一使通用汽車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極大的競爭力。雖然如此,但在營銷方麵,通用汽車還應該注重改進車型結構和調整產品價格,以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為了適應以家用為主的國際趨勢,發達國家普遍以生產排量2.0升以下的中小型轎車為主,而通用汽車的轎車長期以排氣量3.0升以上的品種為主。因此,近年來大量外國轎車湧入美國,轎車結構的偏大型,抑製了對轎車的總體需求,普通收入家庭將購買力轉向進口車。反過來這又使通用汽車公司生產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單車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盡管汽車市場是一個寡頭市場,汽車的價格主要是由生產廠家決定,但消費者最大的權力是:當新車價格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時,消費者將退出新車市場,轉向舊車市場。同時,消費者將會對不同廠家的汽車產品價格進行比較,以選擇自己滿意的產品。由此造成的後果是美國新車需求受到抑製,20年來沒有明顯增長。通用汽車公司在今後的發展中應該注重改進車型結構,不能僅僅把產品定位在高收入家庭,而應增加中檔車的比重,以適應中等收入的家庭。伴隨著車型的改進,應適當降低汽車價格,以低廉價格刺激需求,同時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