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生活因為淩的存在顯得特別快,當我覺得很多功課都還是一頭霧水時,我們曾經的歡歌和笑語都定格在一張畢業照上,這意味高中生涯已經走到盡頭了,一切都來不及彌補,來不及感傷,甚至來不及告白,因為高考已經呼嘯而來。
那年我十八歲,自卑的十八歲,苦澀的十八歲,渴望被理解的十八歲,高考落榜,我的人生走入另一個低穀,仿佛暗淡得再也看不到希望之光。我很努力地把淩從心底拿出來,不去碰,不去想,試著用遺忘淩去填補我心中的寥落。那個漫長的假期我一次也沒有見到過淩,也沒有去追問他何去何從。
我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那個假期對我而言是何等漫長,何等煎熬。臨近開學,班裏的同學都已經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驛站,而我卻必須在原地徘徊,仿佛人人都能應付自如,惟有我一敗塗地。自始至終我都堅信雖然知識不是惟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好的出路,所以我走上了複讀之路。
複讀的日子裏,我一直拒絕打聽淩的任何消息,我害怕自己又像從前一樣為之彷徨、為之迷亂,畢竟拿青春做賭注我已經輸不起第二次了,所以不去想淩的生活簡單而充實。可是命運常常就是這樣捉弄人,越是害怕聽到他的消息,周圍就越是充斥著他的消息,從他們或他們的談論中,我知道淩和我一樣也在複讀,我剛聽到這一消息時的驚訝我到如今也找不到一個貼切的詞語來形容。那天早上的課,老師講的內容好像完全與我沒有關係,因為我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淩又一次擾亂了我很久很久才平靜下來的心。此時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克製住自己不去想他,將他輕輕地放在心中最柔軟最不容易受傷的角落。
複讀的日子比高三枯燥乏味多了,也許是因為淩的身影已經淡出我的視線。可是我對他的出現一直都滿懷期待。每天放學騎著自行車回家的路上,我總是無數次的幻想淩會突然迎麵而來,我甚至將和淩見麵時的對白自言自語地演練了數千遍。
或許是因為心中有了一份非同尋常的期待,所以這份亙古不變的期待給枯燥、乏味的複讀生活平添了很多色彩。
當不經意間路過那個曾經有淩、有回憶的教室,已經物是人非,才驀然發現原來我們離開那個教室已經很久很久了,隻是熟悉依舊罷了。我不敢在那個熟悉的地方多停留片刻,因為我的淚水又模糊了視線,點點滴滴的回憶像潮水般地湧了上來,於是我隻能像一個徹頭徹尾的逃兵逃開回憶,逃開剪不斷理還亂的思念。
走在校園的任何角落,一不小心就會勾起那些有關淩的回憶,籃球場上他颯爽的英姿,學校門口第一次和他說話時候他溫柔的目光,還有他靜靜地站在操場邊,微風吹過,他成為一道風景,一種象征。
我對淩的期待從來沒有改變過,從處處彌漫著回憶的,落葉飄零成一地的寂寞的秋,到冷得瑟縮在大衣裏一直追隨陽光的冬,再到汗流不止、酷熱難耐的夏,光陰改變,季節改變,期待不變。
第一次高考的緊張和不安仿佛還發生在昨日時,我生命中的第二次高考也如約而至,這一次,我固執地相信我可能見到淩,直到考完最後一科綜合,在成千上萬的考生中,我看到一個背影,沒有片刻的猶豫就肯定那是淩,一定是淩,可是我居然沒有勇氣走向前去和他說話,隻是在人群中緊緊地跟隨他,走到學校門口他突然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的心又開始了一陣久違的慌亂,可是這一次我沒有再盲目地尋找,而是轉過身向著和淩相反的回家路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