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升紅豆,半升黑豆》
明知道她用沉默,拒絕了我的接近,但還是會不自覺的點開她的頭像。
聊天框內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5日
2月28日
星期一
星期三
前天
昨天
12:05
看著灰色的日期,心莫名的刺痛。不知何時,對話框已經變成了我的處刑台,發出的消息猶如利劍一般,一次次刺穿我的心。每多說一句話,心中就會多痛一分。
沒有她的回複,對話框顯得異常冰冷。沒有回複的答複,真的太心痛。
看著熟悉的微信頭像,卻不敢再找她說話,組織好一段話,又一字一句的刪除,怕打擾她,又怕自己無法承受而選擇放棄。
回想起與她的故事,也就那麼一條繁忙、無語的街道。
中秋節快到了,宿舍慢慢靜了下來。
夜晚,碩大的房間,隻有冰冷的鐵架子床陪伴著我。唯一慶幸的,不管我做什麼,哪怕是簡單動個腳,它都會發出吱吱的聲音回應著我。讓我並不感到孤獨。
“0點0分,祝福自己中秋節快樂!”朋友圈中說句祝福給自己聽。關閉手機,回想最近發生的趣事,讓自己慢慢進入夢鄉。
清晨,被中秋節祝福的信息吵醒。沒有了往日過節的熱情,留下的隻有自己舔舐傷口。本不願意外出,奈何看到自己單調的朋友圈,心中的孤獨感瞬間襲來。開始猶豫是否接受朋友的邀請,當朋友再次詢問,就答應了他。刪除朋友圈,開始為晚上的飯局做準備。
不難想象,麵對幾個接觸不多的“陌生人”,吃飽才是自己外出的最大意義。尷尬的飯局,也不尷尬,畢竟自己知道自己出來的目的——吃飽並看看熱鬧的街道,讓自己暫時融入其中。
飯局結束,各回各家,隻留下我和她。一路無言,我們行走在繁忙的街道上。就這樣與她有了交集。
兩個人同行,不能說浪漫,但在我心中燃起了對愛情的希望。
2019年3月1日
2.《熟悉的陌生人》
“我終於落落大方的放下了你,餘生,我會帶著我的驕傲永不回頭,再見了,熟悉的陌生人!”2021年3月在微博看到了這麼一句話,讓我想記錄一下自己關於熟悉和陌生的感想。
這裏先拋出一個問題,熟悉為何還陌生?
“熟悉”和“陌生”本是反義詞。但現實生活中,兩者的界定卻非常模糊。
麵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些人會理解為,相伴時熟悉,分開時陌生;曾經熟悉,現在陌生。
但是以我來說,人與人之間,隻有陌生,沒有熟悉。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願意與你分享的人,隻能算不討厭你,談不上熟悉。陌生人永遠無法熟悉。
再見了,熟悉的陌生人。回憶相處8年的時光,歡笑很少,矛盾很多,離開並不讓我感到悲傷。從相識到“結婚”,8年時間一直無法深入她的內心。可以說,她是一個陪伴我8年的陌生人。
再見了,“熟悉”的陌生人。她的到來,讓我從孤獨中得到了解放。對她本無特別的感情,奈何還是同意了她走進我的房間。但想起,7歲的差距,還是讓我陷入了沉思。沉思過後開始故意躲避她,她笑時,敷衍她;她哭時,討厭她;她鬧時,嫌棄她。最後終於成為了陌生人。是否熟悉過,我也不清楚,對她隻有愧疚。
再見了,陌生人。網絡是個神奇的地方,通過遊戲,讓我認識了她。從一無所知到視頻聊天,慢慢的讓我習慣了她,也讓她認可了我。但畢竟網絡連接的隻是陌生人,沒有膽量去見麵,永遠都是陌生人。1年的陌生陪伴,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她接受了大學同學的追求。而我們又再次變回陌生人,“變回”一詞可能還是不夠準確,因為我們一直都是陌生人,隻不過她是一個願意接受我吐槽喜怒哀樂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