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我不後悔。
我把我的最後決定告訴班主任的時候,她說的話正在我意料之內,她說:“你要想清楚,你會不會後悔?”我平靜地說:“不,我不後悔。”
接下來的事情會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班主任老師給我換了座位,把我從第四排換到了最後一排(應該是第八或是第九排吧),周圍坐的同學都是上課時會打牌的同學。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解釋。
盡管我做了一些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沒想到老師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對待自己班上的保送預備生,對待自己班上的市三好學生。難道我放棄保送就給她丟臉了?不會吧。我找不到理由,也不想找了,當然,更多的是不敢再往下想了。
隻要上課沒有影響我到不能容忍的程度,我覺得我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去要求老師把我的座位換回來,畢竟座位不是屬於某個人的。直到有一天,周圍的同學又在上課的時候打牌了。打牌也就罷了,關鍵是我確實沒有辦法聽老師講課,也沒有辦法安靜下來自己學習。也許是我當時有些狹隘和偏激,我總覺得是班主任老師故意這樣折磨我,讓我收回自己的選擇,但我還是鼓起勇氣找到了她。告訴了她我周圍的情況。她說的話是這樣的:“你不是市三好學生嘛,不是保送預備生嘛,幫助一下同學是應該的吧。”然後就說“你可以走了。”她真的就是這麼說的,我也真的就走了,扭頭就走了,我對老師太失望了。
我的牛脾氣上來了,我直接找到了學生處主任,她一直鼓勵並支持著我向著北大、清華努力。我把情況大致告訴了她。她冷靜地給我分析:如果你是老師,你會不會覺得學生不聽自己的,會很沒麵子?她還透露我一個細節,說我可以保送,是北京大學其他的係,但我沒有去,這可能會讓老師在經濟上有損失的。我說我可以高考的時候再給她賺回來啊,主任說,那是以後啊!她還告訴我說,老師也是人,也有不冷靜的時候,在她不冷靜的時候你一定要冷靜,不然會有嚴重後果的。她叫我再忍耐一下,就權當鍛煉自己的忍耐力,等老師冷靜下來,她自己會改過來的,如果她實在沒有理會,主任再出麵比較好,現在她出麵隻會帶來負效應的。
聽了主任推心置腹的話,我真的冷靜下來了,同時我也很高興。至少主任都承認這些事情是班主任老師做得不對。我也覺得她的解決辦法比我當時那樣不冷靜地找她理論要好得多。
平靜的心讓我驚奇地發現,原來他們打牌我也照樣能學習。
正當我都習慣了在比較吵的環境下聽課、做題,漸漸地忘記了曾經要求老師換座位的時候,老師給我換了座位。不知道是不是主任去找過她了?我心裏麵琢磨著,可能還真是她自己想通了吧,嗬嗬。
經曆過在周圍打牌的情況下聽課學習的我,發現我在新的座位上聽課,學習的效率是如此的高,狀態是如此的令人滿意,甚至好過了換座位以前。這或許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何況我還學會了處理意外事情的一些方法啊!
經曆了這許多波折,盡管我隱約覺得我的自信心的確受到了影響,但是我卻學會了教育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冷靜,即使在自己是對的情況下,更需要冷靜,尤其是在高三,這個我們心理上最為脆弱的階段。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都越來越緊張地投入到複習迎考之中,而保送那件事似乎也告一段落。盡管班主任似乎對我還是很有意見,但我盡量讓自己不想這些事情,專心複習,按部就班地按照我的計劃前進。
二模我考得一塌糊塗,班主任老師少不了會羞辱我兩句(當然絕對不止“兩”句),我回家哭過幾次,還有一次在學校就沒能忍住。這或許真的是庸人自擾吧。因為當時我可能的的確確過於敏感,也就特別多心,多受打擊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還好,每次哭了也就沒事了。因為我一再對自己說:用成績證明給瞧不起我的人!我甚至在最傷心的時候設想,我拿到高考分數之後得意地告訴班主任老師的情境。——是不是氣量狹窄了些?管不了那麼多了,要讓自己平靜下來複習才是最關鍵的。
要不要參加三模?
既然是模擬考試,怎麼可以不參加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奇怪,是吧?
隨著高考的日益迫近,心裏麵古怪的想法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比如會從以往的考試中總結“經驗”,在哪個教室考得好,哪個老師監考好,這是自己不能控製的,沒有辦法;自己能控製的,如:我考得最好的時候用的是哪支鋼筆、用的哪支鉛筆、用的哪把尺子、那天早上吃的什麼、幾點鍾從家裏出發的......從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秘密武器”,逢考必用。然後又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比如二模考的差,二模時用的鋼筆下次就不用了。
這些做法也許顯得有些愚蠢,會被斥為迷信。但也可以認為在考前調整脆弱的心理並轉移注意力的自然之舉,就像許多運動員在比賽前有各種各樣的“禁忌”一樣。
我總結出來的所謂規律中,有一條是:我的考試狀態一般會呈現波浪起伏,高三的考試盡管幾乎都是前三名(二模是第11名,且總分隻有600),但毫無例外地都能感到一次狀態好,下次的狀態就不好。而三模在二模之後,我應該會考得比較好,但三模之後是高考啊,那豈不是意味著高考會跟二模差不多?我非常擔心這種情況,自己想到的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不參加三模!這樣不就能把三模的好狀態留給高考了麼?當我最初產生這種想法的時候,我還相當高興。但後來聽說三模卷子是用北京海澱區的最後一次模擬卷子的時候,我又有些猶豫了。況且要不參加三模就必須向班主任請假,一想到要麵對班主任,我就打退堂鼓了。猶豫良久,還是決定去參加三模,除了可以見識一下最新的考題外,還可以“挑戰自我”,打破迷信觀念(後來我想或許更關鍵的是害怕麵對班主任吧)。但是我還是害怕三模會耗盡我高考的好狀態,最後想出了一個“絕招”——所有的科目都不檢查!考得好不好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