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考試
這隻是高三開學時候的一次模擬考試,照我高一高二的做法,通常會以最快速度做完題目就回家。盡管這一次我也沒有特意的複習。但當我走進考場的時候,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緊張。不是擔心這次考試會考得不好,也不是擔心我在過去的一個月裏的汗水會白流,而是擔心這次考試如果考的不理想,會影響我這個高三全盤的目標和計劃;擔心我在過去的一個月裏反複對自己說的——我現在跟以往不同了,我是一個全新的我——隻是自我暗示而並沒有實際的效果;擔心我一個月的努力隻是證明我努力的結果不過和我經常嘲笑的那些特別用功的同學一樣並不能換回我期望的;擔心……
這次考試可以說是有始以來,我最為重視的一次考試了吧。那次我的考室是在教學樓的第四層,那是高三的標誌;那時的監考老師是一班的班主任歐老師(後來他被我視為考試幸運星);那次我的考號是029,座位是在靠門那一列的倒數第二個,我座位正上方的牆上掛著居裏夫人的畫像。考試完全按照高考的順序進行。語文、化學、數學、物理、外語,題目的難易程度據說也是完全模擬高考而設計的,卷子所用的紙張空前的好(當然這也是高三學生的特有待遇),答題卡也分橫豎兩種,卷子也有AB兩類,鉛筆也是考試的時候發的。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老師精心設計,讓我們預嚐試高考的感覺。對於我來講,印象異常深刻。那次考試語文的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盡管我覺得這個題目對我來說相當好寫,但是我在寫的時候的激動程度還是超過了我的預想,我清楚地看到我自己的手在發抖,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理想是協和(不過為了讓我冷靜下來,我沒把協和作為內容寫,而是寫了其他的)。考數學的時候我覺得題目相當容易,我起碼檢查了兩遍。物理、化學進行得都還順利。印象最深刻的是英語:我第一次做到能夠在做單選題的時候還知道為什麼選這個,其他的錯在哪裏;第一次在做完型填空的時候還可以分析上下文,而不是像原來那樣完全憑感覺(這完全不是所謂的語感);第一次做改錯題第一遍讀下來居然就找到了大多數錯誤;第一次覺得改錯題裏麵的那些錯誤怎麼這麼簡單;第一次做完英語之後還回過頭來檢查單選;第一次在考試完了跟同學對答案的時候說服了幾個同學,“把痛苦留給別人”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讓我記住高三的第一次考試。
後來的事情更是特別有意思。我因為在回家的路上跟同學對答案,摔了一跤,盡管受傷的是踝關節這樣一個我老受傷的地方,但是受傷程度卻是空前的。而且時值最為火熱的夏季,外敷的藥引起我皮膚過敏,一時間我的右腳簡直腫得比饅頭還大,又癢又痛又脹的感覺真是讓我受不了!何況剛開學就遭此不幸,心裏麵總是有一些忐忑,是不是不祥之兆啊?我每天都一瘸一拐地上課去,連一向要求嚴格的班主任都誇獎了我兩句,說我進入高三以後嚴格要求自己了。其實她哪裏知道,我是在等待,不是,是在企盼,企盼模擬考試成績的揭曉。因為我不僅對自己在考試的時候的認真態度和狀態比較滿意,而且一直企盼著有個好的成績作為我高三奮鬥曆程的一個開始。就在焦急的等待中,我盼來了高中以來第一個年級前10名的好名次,不,準確地說是年級前三名,僅次於我在高一高二的時候認為是不可超越的兩個“大牛”,僅僅比第一名低2分的成績著實讓我興奮了一陣。不管班主任如何一再強調:這僅僅是第一次模擬考試,千萬別看得太重,尤其是那些考得比較好的同學,有很多僥幸的。我還是壓抑著心中的狂喜一瘸一拐地回家把好消息告訴了爸爸媽媽。同學們不論是羨慕還是嫉妒的眼神,爸爸媽媽鼓勵的話語,讓我那天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就像是考上了協和似的。盡管我也一再告誡自己要冷靜,這隻是我勞動的回報,還是忍不住把考試卷子翻出來對著那些鮮紅的分數看了又看。
這次考試的確讓我非常滿意。從分數上來說基本達到了我的目標,從名次上來講,讓我達到了以前不敢想的高度,也讓我在堅持自己分數目標的同時,又給自己找到了名次上的目標。由於每次考試題目的難度會有一定的起伏,因此分數並不帶有決定性而名次是帶有決定性的指標,能更好地反映你的水平。相信大多數學校都會在每次考試結束之後進行名次排定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學校能考上北大的幾乎都是前三名。自然,進入前三名成為我的目標。與此同時,我還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比分數、名次都更為生動具體的目標:一個每次考試都排在年級前10名,英語成績絕對名列年級前茅的同學,作為我趕超的對象(盡管這次考試她排在我的後麵)。
也許是過於興奮,也許是心情放鬆,不知道為什麼,拿到成績的第二天我的腳傷加劇。媽媽提議讓我請假,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我連學校都沒去,打個電話給班長請假了事。值得欣慰的是媽媽並沒有懷疑我的得意忘形,我的傷的確不宜活動,或許是媽媽知道我心裏麵盤算著不去上課在家專心複習即將到來的物理競賽,或許兩者都有。總之,這次倒好像是媽媽“慫恿”我請假在家似的,著實減輕了我先前的負罪感。
不過腳傷確實比我想像的嚴重,扭傷產生的腫還沒消,過敏帶來的皮炎引發的腫痛讓我很難端正地坐著看書。媽媽這個“赤腳醫生”讓我把腳翹到桌子上,說這樣才能消腫。治皮炎的藥用了好多都不見效,這樣扭傷根本就無法醫治。奇怪的是我此時居然一點都不急,每天在家都把腳翹在桌上照樣看書,照樣做題。自己都感到異常的鎮靜,讓爸爸媽媽都很高興。這,我從他們的表情上都能夠看出來。爸爸媽媽對我的滿意,讓我更加高興,也更加平靜地對待腳傷和即將到來的競賽。這次受傷還著實讓我開了眼界,在眾多的治皮炎的藥都被證明在盛夏無效的時候,“赤腳醫生”媽媽的西瓜皮冷敷法神奇地起了作用。爸爸媽媽每天都把西瓜皮刮下來,搗碎了用冰渣和著敷在我受傷的腳踝上。居然在第二天就生效了,第三天就發現炎症開始消退!這讓我在對媽媽的醫術感到驚奇的同時,更加從心底感謝爸爸媽媽,也憑添了一份對醫學的向往,也帶來了我對用醫術回報爸爸媽媽的憧憬。
我一瘸一拐地去參加了物理競賽,平靜的心態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用爸爸的話說是腳沒有白受傷),我順利進入複賽!
這就是發生在高三第一次考試的那段故事。這段高三的最初時光使我現在想起來都感到幸福。
平平淡淡的日子
接下來的日子比較平淡了,但是並不代表這段日子不重要。日後想來,真正提高水平,全麵地複習各個知識點,就是高三上學期這段時光了。因為高三下學期會有太多的雜事,很有可能會靜不下心來學習,更何況切實提高自己的水平當然是越早越好呢。所以,我想有必要把這段平淡日子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希望後來者一定要重視並好好利用它。
平常複習的日子如果不好好安排確實會讓人煩躁的。我一直被認為是那種坐不住的人,這個時候我的短期計劃就起作用了。在我的遠期計劃之下是中期、短期計劃。中期計劃一般是以一次考試為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在哪方麵下功夫;而短期計劃必須細致到每個星期、每一天甚至每個小時。記得有句名言說得好:60個1秒大於1分鍾。
我的第一個中期計劃是將一本我認為很好的英語參考書學習完,把上麵的題目都做完,把每道題目都弄明白,主要追求質的提高,而不是追求習題的量。當時我幾乎沒做什麼閱讀題,而是把那本書上麵所有的單選題、改錯題都做了一遍,把做錯了的題目用紅筆劃上大大的“”,提醒自己注意,以便在自己的腦子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題不二錯”。同時,“惡補”化學實驗部分,這一部分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我本來特別煩這類東西,但是我還是鼓起勇氣向我們班的一位化學尖子(這位仁兄因為競賽成績突出,被保送進入北大化學係)請教。他告訴我:最好把化學物質的性質按物理性質分類,比如按水溶性、顏色、氣味、可燃性等等分類來記。因為實驗雖然是考物質的化學性質,但突破口往往是某種物質的物理性質。他還告訴我,最好通過做題培養自己的化學“嗅覺”,也就是對化學物質的敏感性。我如獲至寶地在複習中體會著“高人”的指點,發現高人果然招法高,這兩招不僅對付實驗題非常管用,對整個化學的複習都有奇效。選擇題、填空題、推斷題往往通過一些物質的特殊性質就能得出答案;同時在摸索中,我發現做實驗題還要注意那些可能導致錯誤的地方,很多考題反反複複都是考的這些地方;做有機推斷題目在注意有機物物理化學性質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題目中給出的數字,比如燃燒前後物質的量或是質量的對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