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的思維決定你的擁有(2)(1 / 2)

事實證明,蓋茨的自覺創新性思維和遠見卓識,成就了他。

蓋茨是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他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並把看到的東西和自己的自覺創新性思維緊密結合起來,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企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創新,即死亡。的確如此,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是非常危險的,創新是一種新興的事物。特別是在技術不斷進步的計算機行業,創新更是非常重要,麵對各種接踵而來的新的挑戰,蓋茨的任務就是要確保他的微軟公司永遠比競選對手領先一步。因此蓋茨總是充分考慮到顧客的需要,1994年,微軟把推進教育工作作為重點,為8歲至14歲的青少年,開發出增進智力發展和培養實用計算機技能的軟件包,以此來代替那些具有暴力和侵略行為內容的軟件。

這是蓋茨做出的一項非常正確的決策,當時的軟件開發都集中在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上,而蓋茨一反常規,開發出一種新的產品,而這種產品的開發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在暴力事件不斷增長的世界裏,人們更易於接受這款新產品。蓋茨的這一做法使他的微軟公司在市場上名利雙收。

大家都知道,創新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種事情往往需要那些非常聰明的人去做,還有一種創新是把別人沒有看到過的,或者是對於別人來說看似不重要的事情,通過你的工作,讓大家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尤其是第二種創新,完成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要完成這種創新,不僅需要聰明才智,還需要毅力,更要能承受一些東西。而蓋茨在每一次創新的過程中,大都屬於第二種創新,這與他超前的自覺創新性思維是分不開的。

蓋茨的這種善於突破常規的思維,在他開始創業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明顯。早在微軟與IBM合作時,蓋茨就意識到,一旦到了計算機操作係統和軟件同硬件分離時,就會出現各種商品和廠商。在當時,蓋茨有這樣的想法絕對是超前的,這意味著計算機技術的研發不再局限於少數工程師,大多數工程師都可以做到,就連蓋茨本人都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不但給硬件提供了發展機會,給軟件領域也帶來了新的變革。

蓋茨心想,要是在新興的PC市場,能夠擁有一套占主導地位的操作係統,多元化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啊。因此,1980年夏季,當IBM為了推廣PC找到蓋茨時,蓋茨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他在合同中提出了一個創新方案,就是說在向IBM提供操作係統的同時,又說服IBM同意微軟向其他計算機廠商提供操作係統授權。

這一決定不僅擴大了微軟操作係統的市場占有率,更是借助IBM的推廣,創建了所有公司共同使用的標準平台。

隨著視窗操作係統和office辦公軟件市場的日趨飽和,蓋茨又開始尋求新的創意。因此,他發現了利潤豐厚的商業軟件市場,正是這一市場為微軟公司帶來100億美元的收入。

蓋茨的自覺創新性思維成就了微軟帝國,我們可以預想到,在網絡成為主流的今天,自覺創新性思維將更加重要。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創新的時代,沒有創新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就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發明創造,就不能顛覆和改變這個世界。我們人類將隻能過著日複一日平庸、枯燥的生活。

3. 巴菲特與眾不同的投資策略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奧馬哈市。巴菲特天生是個投資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頗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這種鍾情的熱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

他從五歲開始,就懂得在家門口擺個地攤出售口香糖賺錢。等到稍大一點後,巴菲特就帶領其他小朋友去球場撿那些有錢人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倒賣,賺了不少錢。他上中學的時候,與人合夥做生意,把彈子球遊戲機買回來後,出租給理發店的老板,以賺取外快。他還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報童。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他一語道破了投資的秘訣:看到別人貪心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害怕;看到別人害怕的時候,要敢於貪心。這就是逆向性思維的典型代表。巴菲特一針見血地說出了人們在苦苦追尋的投資秘訣——在投資中要戰勝自己的從眾心理,要敢於與眾不同,敢於逆流而上。

巴菲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68年,巴菲特第一次碰到了大牛市,當時美國的股票交易已經達到幾近瘋狂的地步,日均交易量達到了1300萬股,比1967年的最高紀錄還要高出30%,股票的大量交易使人們忙得喘不過氣來,當時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繼續交易,可巴菲特敏銳地感覺到了潛在的危機,他認為這樣的股票價格不可能持續太久,一定會落下來的。於是,他拿定主意,解散了他的合夥人公司,當時正是牛市,他卻宣布退出:“我適應不了這樣的市場環境,我也不希望試圖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遊戲而使我的業績遭受損失。”事實證明,巴菲特的退出非常及時,1970年,股市大跌,人們紛紛逃離,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了50%。正當人們談股色變時,巴菲特再次逆流而進,買進了他看好的暫時被嚴重低估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