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凡聽完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可與讚賞之意。

他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麵前的眾人,沉聲道:“既已確定好作戰計劃,那便即刻付諸行動吧!明日夜幕降臨之際,我期待能聽聞諸位所取得的赫赫戰功。”其聲音不大,卻蘊含著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威嚴。

“遵命!”眾人齊聲應道,聲如洪鍾,氣勢磅礴,透露出無盡的決心和勇氣。

這簡短而有力的回答,仿佛預示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即將拉開帷幕。

時光流轉至 1943 年 1 月 11 日7時許,晨曦微露,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

此時此刻,張光亭身先士卒,親率麾下百萬雄師,如鋼鐵洪流般自比哈爾邦洶湧而出,跨越邊境線,長驅直入印度的北方邦。

這支龐大的軍隊猶如一頭覺醒的巨獸,帶著雷霆萬鈞之勢,震撼大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雖然號稱擁有約二百萬的總兵力,但實際上並非所有軍力皆部署於本土。

在廣袤無垠的印度大地上,常年駐守著大約八十萬名士兵組成的常備軍隊,但由於需要鎮壓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的起義活動,這些軍隊不得不被分散開來部署到各個地區。

此時此刻,身為這場戰爭的最高指揮官——張光亭正麵臨著一個艱難而重大的決策。

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定將麾下那整整一百萬雄師一分為二:其中一支精銳之師將全力攻打北方邦的每一寸土地;

另一支則要從北方邦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地朝著拉賈斯邦挺進。

眾所周知,北方邦乃是距離印度首都新德裏最為接近的一個邦域,正因如此,英國殖民統治者在此處精心布防了多達四十萬的強大軍力。

然而,一旦成功攻克拉賈斯邦,第二集團軍便能迅速調整戰略方向,轉而向北形成對印度首都新德裏的合圍之勢。

如此布局可謂精妙絕倫!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巧妙地將整個印度分割成南北兩個部分。

屆時,北方彙聚的大量英軍主力部隊,會被我們英勇無畏的獨立軍正好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一舉殲滅。

在印度的大地上,其北部地區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牢牢地掌控著這片廣袤土地的命運。

然而,這座看似固若金湯的城堡卻隱藏著一個致命弱點——它正是英國那龐大且嚴密的指揮係統之所在!

當英勇無畏的戰士們如狂風般席卷而過,將北方的英軍一舉殲滅時,整個戰局將瞬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井然有序、令人生畏的敵軍防線將會如同被抽走脊梁骨一般土崩瓦解。

失去了北方這一重要據點和指揮中樞的支持與調度,南方的英軍將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士兵們將會驚慌失措,士氣低落;

將領們將會茫然無措,不知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

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軍事體係將會變得支離破碎,無法再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屆時他就可以將整個印度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