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跟你們詳細闡述了我的戰略目標,接下來就輪到諸位發表意見了,請談談你們各自對於這場戰爭的方略吧。”李不凡將銳利的目光緩緩移向在座的四人。

此時,身為國防部長的李重光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一個發言者。

盡管他並不會親臨前線親自指揮作戰,但身兼國家國防部長以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這兩項重任,製定並提供具有前瞻性與可行性的戰略方針乃是他義不容辭的本職工作。

隻見他那沉穩而堅毅的眼神徐徐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隨後以一種充滿自信且鎮定自若的口吻朗聲說道:“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我國已成功實現了四百萬兵力的緊急擴增。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英國和日本對此尚一無所知。

如此一來,我方完全有能力憑借著先進的飛機、強大的坦克部隊以及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對印度、南緬甸地區、泰國乃至越南等多個方向展開迅猛淩厲的閃電式攻擊。

通過這種三麵夾擊、分進合擊的戰術手段,力求最大限度地獲取豐碩的戰略成果!”

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當自己精心構思的答案竟然被他人搶先說出時,那種失落與不安瞬間湧上心頭。

此刻,張光亭、龍文章以及陳慶之三人如坐針氈,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漣漪。

他們原本想到的策略居然與李重關不謀而合,難道真要學那猛張飛一般,隻來一句“俺也一樣”嗎?

待李重關言罷,眾人的視線不約而同地彙聚到了張光亭身上。

畢竟,按照慣例,接下來便是由他發表意見。

麵對如此情形,張光亭輕抿一口水潤了潤嗓子,稍稍穩定住內心的波瀾。

他深吸一口氣後,緩緩說道:“依我之見,在展開行動之際,務必派遣海軍部隊對孟加拉灣及馬六甲海峽實施嚴密封鎖。

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乃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關鍵樞紐,其通航曆史更是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兩千餘年前。

此道堪稱亞洲、非洲、澳洲乃至歐洲沿岸各國相互往來的核心海上通路,眾多國家自海外進口的石油資源以及戰略性物資,皆需借由此處轉運。”

眾人聽到此處,皆不禁頷首示意,表示認同。

緊接著,輪到陳慶之發表言論。

隻見他神情肅穆,目光堅毅地說道:“此次日本可謂費盡心力,傾盡全力集結了整整四十萬大軍,妄圖延續其既定戰略——進攻印度以連通德國,並借道緬甸對華夏發起攻勢。

在此關鍵時刻,本人願立下莊重軍令狀!

若我所統率的百萬雄師無法戰勝那寺內壽一所率區區四十萬敵軍,那麼我甘願引頸自刎,以死謝天下!”他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透露出無比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此時,一旁的龍文章插話道:“一百萬軍隊這一規模堪稱浩大,而據我方所知,日本全國的兵力總數也不過兩百萬上下罷了。

況且,他們絕無可能將所有軍力盡數部署至東南亞一帶。

因此,依我之見,可以將這支龐大的軍隊劃分為五個強大的集團軍。

如此一來,憑借這五大集團軍迅猛如雷的作戰能力,必能迅速剿滅日本的有生力量。

我們要力爭搶在日本做出有效應對之前,一舉攻占泰國、越南、柬埔寨以及老撾等重要地區!”他的言辭間充滿自信與果敢,仿佛已經看到勝利在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