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閭山岩廟與文殊(3 / 3)

青岩寺景區奇鬆多,除戀人鬆外,青岩山後有株蒼鬆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鬆”。不遠處還有一株古鬆,盤根虯幹,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鬆。西坡還有一株古鬆,根部被山洪衝露,橫臥於地上,形成蒼龍臥坡之勢,被稱為“臥龍鬆”。原老母洞附近,有古鬆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台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雲端的高峰,海拔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台”。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醫巫閭山和青岩寺,小柯與同往的沐薇交了底。

二人都是男裝,漫步於寺廟之內,眼前是文殊院,小柯停止了腳步。“沐姐姐,你可知道文殊二字的來曆?”

沐薇笑道。“自然知道。”在娓娓道來中,小柯的眼神迷離,卻想著別的事情。

文殊,即文殊菩薩,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藏密所奉文殊又有黃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等。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

文殊菩薩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盤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有佛名為龍種上如來,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數般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命名他為“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為“清淨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詳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伐,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恒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刹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懈怠疲厭。隻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係念,完整究竟地思維,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異。’

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麵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毗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為基礎,以淨土為歸宿。世間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小柯聽完了沐薇的話,在前麵引路,帶著她要進入文殊院。

沐薇還是忍不住的問道。“小柯,這裏麵到底有些什麼秘密!”

根據家族本記,小柯笑了笑,口中輕聲的道。“閭山,岩廟,文殊院,這些看似名稱,實則不然!”

“閭山,醫也,岩寺,佛也!文殊院,智慧也!”小柯說到此,神秘的一笑。“你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