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古大力與朱允炆談論著國事的時候,遠在遼東的一座山中,發生了一些事情。這座山,在此前有過一些介紹!在故事中,說得最多的是閭公寨!
那是張月辰從小到大居住過的地方!也是個一個神奇的地方。
閭山又稱醫巫閭山,古稱於微閭、無慮山,按:《周禮·職方》稱:“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得名甚早,已不可考。與古華夏民族的“醫、巫文化崇拜有關”,今稱閭山,地處今遼寧省境內,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醫巫閭山曆史悠久,由華夏幾千年的文明積澱而成。相傳舜時把全國分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山。周時封閭山為五嶽五鎮之一。
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從遼、金開始,曆代在此都有所營建。遼代有望海堂;金代有懸岩寺、勝鑒亭;明清兩代有玉泉寺、清安寺、靈山寺、雲岩寺、具瞻亭、覽秀亭、會仙亭等。望海堂建在醫巫閭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據文獻記載,這裏是遼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倍的讀書處。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從這裏可以望到渤海。望海山下東邊的山穀裏,有遼代東丹王耶律倍的顯陵和景宗耶律賢的乾陵。觀音閣在望海峰的南麵,明時稱清安寺,清初改稱現名。有前殿、正殿和東西配殿。周圍奇峰怪石林立,蒼鬆翠柏秀美。閣中保存著清乾隆皇帝題的“聖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題詠觀閣的石刻兩方。由觀音閣進山後,沿石路向上,岩間題銘逐漸增多。據說乾隆皇帝曾欽定“閭山八景”:道隱穀、聖水盆、桃花洞、呂公岩、望海寺、曠觀亭、萬年鬆、蝌蚪碑等。都在這一帶。
道隱穀俗稱大石棚,在觀音閣的西側,是從石壁中斜出的一塊屋簷形的
巨石,構成一個天然石窟,裏麵可容納數百人,它的頂部有一股清泉垂落,它側麵的山岩上刻有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石棚的下麵便是蓮花狀的“聖水盆”,承接著棚頂落下的泉慫,叮咚有聲。望海寺在觀音閣後聳立的山崖上,其峰頂係由幾塊巨大的花崗岩天然壘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級而上,可登臨絕頂,南望渤海,水天一色。萬年鬆在望海寺西,高30米,樹圍均5米,枝葉參天,傲然挺立。由觀音閣後部的“蓬萊仙境”摩崖上邊西去,就到了白雲觀。由此向下,來到增福寺舊址,寺址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鬆,名為“將軍鬆”,樹齡已有三四百年了。鬆前有“風井”。由此向南為“南天門”,崖壁上多有題刻,再向東去,過“遊目天表”,可順原路下山了。玉泉寺在觀音閣的南麵,是醫巫閭山的又一大風景
。由“南天門”踏南去,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陽寺,過鵝頭峰後,有吐雲寺、龍潭宮、圓通觀、海雲觀、青岩寺等。
青岩寺,在這裏,小柯等人此刻就逃難到了此處!
介紹一下青岩寺的情況。
財神殿中供奉著武財神關羽、文財神比幹。關羽在佛教中是伽
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聖人。他集三教於一身,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巡察冥司、誅伐叛道、驅邪避惡等法力。為總掌天下的武財神。講忠誠、信義,為人正直、無私,是商賈的保護神。文財神比幹為人耿直忠正,無心無向,廣散財寶,辦事公道。遊人至此必拜——武財神關羽、文財神比幹。五月十三為關羽磨刀日,六月二十四為財神聖誕。
戀人鬆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鬆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衝雲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並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於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漢白玉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在青岩寺的聖水院大殿裏,供奉著滴水觀音,觀音菩薩手執淨瓶,清澈的泉水從淨瓶中汩汩流出,拜佛
者可以自備器皿,在此接聖水,飲者可消災祛病,吉祥如意。傳說很久以前,這裏連年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餓殍遍地。觀音菩薩見到這裏的情景,動了大慈大悲之心,將淨瓶聖水倒入山中古井,刹時,古井中一股清澈甘泉湧出井口。當地百姓飲了聖水,頓時身輕氣爽,疾病消除,小山村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救了咱們的命。之後,人們就在這裏修了聖水院,消息越傳越遠,前來祈求聖水的人們都如願以償。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3米。九條龍興雲吐霧,盤旋回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麵,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彩。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關羽。他集三教於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聖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