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1 / 2)

走馬上任這個詞其實不太準確。

霍尋是騎驢的。

霍尋看過大周堪輿圖,不能說和前世毫無差別,簡直是一模一樣。

本來以為地區名字和前世差不多是巧合,沒想到簡直就是前世的翻版。

和前世一樣,大周的養馬地很少,真的很少。

溫煦和風春和景明的地方是養不出好馬的。最好的戰馬在草原,在大漠,在戈壁,在大周西北。但這些地方不是被北夷掌控就是被藩鎮掌控。

所以大周的馬匹屬於稀缺資源,像霍尋這樣的六品官隻能騎驢。

大周對外戰爭不利和對內藩鎮無法鎮壓的問題就不奇怪了。

騎兵在古代絕對是戰爭利器,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騎兵能夠改寫戰局。

但是養騎兵很花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戰馬。

兵部給霍尋劃了一個小房子用來辦事,霍尋現在就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查看大周的大概情況。

大周目前在編的騎兵也不過六萬餘,在損失西北地區的情況下,擁有這麼多的騎兵已經是殊為難得。

按大周的軍製,每一騎兵規定最少配備兩匹戰馬,這種實打實的騎兵可不是宋朝那種嘴上說著有二十萬騎兵,實際上人比馬多濫竽充數的騎兵。

而且幾年前大周才對軍隊實行了從上到下的整頓,六萬餘騎兵裏頭哪怕有虛報冒領軍餉的成分也不會太多。按最壞打算,大周最少也有五萬騎兵。

就是可惜都是中央軍,大部分都用來拱衛京城了。

不得不說大周是真的有錢。

在丟失養馬地的情況下連宋朝這麼有錢的朝代估計都養不起這種規模的騎兵。

但是奈何,騎兵無論質量和數量終究不可能和西北藩鎮抗衡。

更別說北夷。

北夷雖然口裏喊著百萬騎兵,北夷人人皆兵,其實也就二十五萬左右的騎兵數量。

但這已經相當驚人了。

算上步兵大概總兵力五十萬是有的。

幸虧這是全部兵力,不少都布防在地方,除了預防大周之外,還得防範各地的反叛軍,北夷能調動用於戰爭的也就十多萬士兵。

不然霍尋睡覺都得睜一隻眼,北夷說不準哪天兵臨上京城城下。

二十五萬騎兵啊!

看到這裏霍尋尾椎骨一涼,寒氣直冒天靈蓋。

這大周怎麼,這麼特麼沒安全感。

北夷真鐵了心跟大周打一場傾國之戰,大周百分之百的幾率白給。

尼瑪。

這時候的藩鎮就體現出他的作用了。

大周和北夷可以互相打,最好雙方都打成狗腦子,這樣就不用擔心哪一方能騰出手來收拾自己。

藩鎮現在絕對不是北夷軍事優先級最高的單位。

藩鎮很知趣,也不主動挑釁北夷,對大周禮節上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就隻是把主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一旦大周或者北夷對藩鎮動手,那些原本有些嫌隙的藩鎮肯定會聯合起來,到時候無論是大周還是北夷都討不了好,絕壁會被對方偷屁股。

霍尋看著兵部的記錄,突然想到了什麼,重重拍了一下案板站起。

這不就是宋朝的時候宋遼西夏三足鼎立嘛!

我尼瑪難怪這麼熟悉。

原來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三國……宋遼西夏……還有前世美蘇和……

對味兒了……

幸虧趙允知道霍尋被趙兊和陳經年放在這裏是讓他在這邊呆著,免得直麵反對派的攻擊,也就沒給他安排太多事,也沒給他配備下屬,隻有一個小吏在霍尋進兵部時帶他熟悉了一下兵部諸個機構及其職能。不然估計會被下屬當傻子一樣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