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哀榮,順帝下詔贈李察罕為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諡獻武;等到下葬的時候,又改贈他為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諡忠襄。
但這一切已經沒有意義了,大元失去了它最後一次活過來的機會。
朱元璋曾說:“河南李察罕帖木兒兵威甚狠”,所以他才不得不派遣楊憲前去通好。而當察罕被刺死的消息傳來時,朱同誌方才如釋重負地說道:“天下無人矣!”
顯然,假如李察罕不死,那麼朱元璋未來問鼎中原能否成功,還真的不好說。
生子當如王保保?
明初老百姓有句口頭禪,專門用來對付自大的人:“嚐西邊拿得王保保來耶?”翻譯過來就是:你要是真牛,就到西邊拿了王保保來啊?它的潛台詞是:連皇帝都對他無計可施,你顯然是沒那本事的。那話裏,頗有點“生子當如王保保”的慨歎。
李察罕死後,朝廷又重用了其外甥擴廓帖木兒,拜其為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正式接了李察罕的班。
擴廓帖木兒本名王保保,大概是漢人與色目人的混血兒吧,自從元順帝賜其名為“擴廓帖木兒”之後,他的本名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漢人口中,還是王保保這個名字叫得順溜些。
王保保自幼被過繼給了老舅,從此跟隨著南征北戰,也逐漸成長為了一位勇猛善戰、深諳兵略的將軍。
在李察罕壯烈後,他收拾了老舅留下的攤子,含著萬分的悲痛開始了對益都的瘋狂圍攻。最終,元軍通過挖掘地道破城而入,到這年十一月,益都陷落,紅巾軍首領陳猱頭等二百多人被押赴大都獻俘。為了報仇雪恨,王保保專門挖取了田豐、王士誠二人的心髒以祭奠養父。
不久後,山東地區便被元軍徹底平定。再加上河南、河北、陝西、山東等地皆晏然無事,大元王帝國似乎又恢複了久違的太平景象。
劉福通等人領導的北方紅巾軍,“橫據中原,縱兵蹂躪,蔽遮江、淮十有餘年”,最終還是滅亡了。其存在的最大意義似乎就是:給朱元璋等人在南方的發展贏得了時間。
如果老劉得知他的曆史評價就是這句,估計要氣得從棺材裏爬出來的。
山東平定後,王保保將主力開往開封、洛陽一帶駐紮,其目的是在穩定中原,坐觀形勢。
以王保保的當時實力和才幹,滅掉南方正在蓬勃發展的幾支義軍,還是很有可能的。
朱元璋當然明白這種形勢,就在李察罕還活著的時候,他就曾兩次派使者去麵見老李,並送上重禮和親筆信,要求通好,表示對大元的忠心。
在李察罕被刺前不久,他的親筆回信也送到朱老大的手裏,看過信後,朱老大對左右說道:“觀察罕書信,措辭婉媚,分明有利誘我等之心,這點小把戲能迷惑住誰?況且他隻是送來了書信卻不歸還咱的使者,其用心昭然若揭!”
當然,朱老大還有句心裏話估計沒說:咱也不過是在忽悠李察罕,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過了一陣子,朱老大又細細分析了一番李察罕的處境,發現他雖借義師之名圖謀中興大元,可是又與孛羅帖木兒不斷爭鬥,前途真不好說……況且還有田豐那類人在身邊,居心難測,而李察罕卻待以腹心。就這兩點,就足以牽製他的手腳,甚至會要了他的命。
分析完後,朱老大作了兩手準備:一麵繼續派使者到李察罕那裏通好;一麵趁他正全力攻打山東、無暇他顧之際,率軍親征陳友諒於江州,先擺平南方。
對於老朱的派人通好,李察罕決定有所回應。他向朝廷請旨,派出了戶部尚書張昶帶了禦酒、八寶頂帽來到應天,任命朱元璋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朱老大私通李察罕的事做得相當隱秘,很多人都不知曉內情。所以,當大元派使者前來時,一位叫葉兌的寧海儒士專門寫信給朱老大,勸他不要接受元朝官爵,要自創局麵,另立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