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堅守正道(1 / 2)

從下一章開始,大部分內容都跟堅守正道有關。

孔子有一句話,叫做:“賢人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言,其次辟色。”其意為:“不得誌的賢人逃避惡濁社會而隱居,次一點的異地而居,再次一點的逃避不好的傳言,還要差一點的逃避不好的臉色。”

孔子此句看上去像是在講述賢人的等級劃分似的,在我看來則不然。要真這樣,那就是我誤人子弟了。騙你們的。真這樣,孔子也太膚淺了吧!怎麼還會是一代宗師呢?

聽著似乎蠻玄的嘛。那我在引用一句某人說的話吧!請允許我賣個關子。最近湖南在搞南水北調的漢江水利工程。(漢江上遊叫“漾”,中遊叫“漢”,下遊叫滄浪),有句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和這句句出同門的,就是那句話。

好了,回到正題。這話大家都熟悉得很,來自屈原的《楚辭漁夫》。這句話是千古名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意思即為世間惡濁不堪,隻有我一人是清桑的。(我是哪邊人我想大家可以從這句看出來)世人都醉醺醺喝醉了酒,隻有我一人頭腦是清醒的,所以才會被(楚懷王)流放到這兒(指江南)。結合他當時的寫作背景,他被奸佞小人的讒言所害而被流放到江南。但他不願低下頭,做那媚諛奉承之態,堅持他的所做所為沒有錯。再看看孔子的話,賢人們都“辟世”、“辟地”、“辟色”、“辟言”,那是為什麼?那是因為他們遇到困難,不願“屈其心,而抑其誌。”(出自《楚辭離騷》原文是“屈心而抑誌兮,忍尤而攘詬。”,不過實際上屈原沒有這麼做。他全文就是“不忍為此態也。”)才不得不“辟世”“辟地”“辟色”“辟言”,以此求得明哲保身。

他們的行為,大而括之的來講。就是堅守正道。

堅守正道是什麼呢?漢語博大精深,我可以換幾個意思相近的詞。一曰正氣,二曰氣節。正氣我不用多加解釋,“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嘛。(詳見文天祥《正氣歌》),氣節,是指在困難危險之中,堅守正義不服輸的品質。那麼堅守正道也好解釋了。“堅守”即“堅定地遵守”,“正道”是指做人做事正確的途徑。兩者合一就是:堅守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麵前不屈服。這就是堅守正道!

那麼為啥要堅守正道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易經》中就已解釋了原因,隻有堅守正道了,才能夠“元亨利貞”。(大吉通順,貞正賢固)或許我說有些“玄之又玄”了。(不解釋)沒事,再用孟子說的一句很著名的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是:堅守正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掉正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民的力量與智慧是不可忽視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堅守正道恰恰能夠得到民心。這是導致堅守正道能夠元亨利貞的根本原因。(注明:民心可大的講,可小的講。此外,補一下漏洞。屈原是獲得民心了。不然怎麼連個漁父都認識他。)

但是堅守正道絕對不是表麵上說的那麼簡單的,必須的確切的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