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三十二章:狗吃人頭(1 / 2)

楊朝安出了門來,想到自己暈暈乎乎所見之事,甚為驚駭。他領了騎兵火速到了獅子廟,在一個叫李崗寨的村子落腳駐紮下來,於是叫上一個本地老者,詢問這獅子廟的地勢。

那老者道:“我們獅子廟屬於深山地帶,北麵就是有名的熊耳山,境內山巒疊嶂,縱橫交錯。南部是遏遇嶺,自東南向西南延伸,遏遇嶺下是自西向東的河川。”

“這獅子廟周圍,河川、丘陵、深山、大溝眾多,境內主要河流有小河、許溝河、羊道溝河、龍王撞河、甕峪溝河等八條河流。”

“從熊耳山翻過去,就是洛寧,而秦王寨卻是嵩縣都禦裏,並不歸欒川管轄。若是從欒川過去,需要經過龍峪灣,龍峪灣上遊行不得船,如此,秦王寨出來的人,很少從欒川出山。”

“還有一條路就是陶灣,但是因為道路崎嶇,行不得馬,那些強人又很少走。就這獅子廟一條,從鬱鬱蒼蒼的秦王寨大山裏出來,雖然上坡下溝,但道路稍好一些,不僅馬匹能走得,那馬拉車,也勉勉強強行得。”

楊朝安心下之意不在此,幹脆就明問,道:“這地方可有叫‘虎’字的村落或者地名?”

老者一怔,笑道:“我李崗寨這地方,據我所知,並無‘虎’之的村落和地名,不知山下那些小地方,如溝渠峽穀水邊山丘,有沒有這樣的地名就不知道了。將軍過時,可問當地村民,便可得知。”

楊朝安見老者說此沒有村落與“虎”沾邊,逐放下心,叫驛兵帶書信前去欒川縣衙,呼彭澤已搬兵前來,齊心合力把齊寡婦堵在山上。你道他如何知彭澤已回了欒川?隻因在陶灣時,探子報告王國東的頭顱無緣無故被人偷割了去。

做此事的人,除了王國東的死對頭,還有誰這樣做?王國東既要奪他知縣的官位,而且還假宣聖旨,那頭定然讓彭澤已割去了。之前楊朝安之所以不到陶灣去,就是害怕齊王氏的厲害。

如今既然是堵住齊王氏出山來的去路,豈不叫彭澤來做擋牆?

驛兵到了欒川縣衙,把文書遞進,自己也跟進去,衙差道:“我們老爺正在喂狗,你豈在這裏等候了。”

衙差被張朋良叫著,說是去巡查府打理家務。張朋良過來,問:“這位小哥可是楊將軍手下?”驛兵道:“當然是了。”於是問他到欒川縣衙來所為何事,白蓮從秦王寨回來了沒有,並介紹自己是縣衙巡查。

驛兵老打老實道:“白蓮倒是還沒來,隻是楊朝安將軍已駐紮在獅子廟的李崗寨,著我送公文來,請欒川縣衙派兵到獅子廟,共擊齊王氏之兵。”

張朋良就道:“從秦王寨出來的道有三條,楊將軍如何知道齊王氏要從獅子廟出來?”

驛兵道:“將軍叫我來,我便來了,這些事情不是我這種人可以知道的事。”又問張朋良道:“彭大人在後院裏忙個什麼?怎讓人等那麼久?”張朋良道:“他在報仇呢!”

驛兵道:“怎個在縣衙後院裏報仇?報的什麼仇?可是比武,待我去看看熱鬧去。”

“看什麼?有什麼好看的?”

“既然是報仇,肯定刀槍相見,我要看看知縣大人的武功如何?”

張朋良道:“什麼刀槍相見?他在喂狗呢!”

“可是,巡查為什麼偏偏說知縣大人在報仇?報的什麼仇?我倒要看個究竟了。”

他朝門口的門差笑了笑,那兩個門差並不阻擋,顧不得與張朋良說話,自己就進去了。這縣衙大堂在審案時,倒是陰森恐怖,但平日裏,衙差進進出出,除非是陌生人,否則不會有人過問。

因此,驛兵穿過大堂到縣衙後院時,彭澤確實是在剁肉喂狗,不想有人來,這一下,把驛兵看得目瞪口呆。你道怎麼著,原來,彭澤已上書羅列了王國東的數條罪狀,抄了他的家還不解恨。

張朋良從獅子廟樹林裏送來的人頭彭澤已本應該埋了,可是他越想越氣,居然忍不住要把王國東的人頭剁了喂狗。

你想那人頭可是菜刀能劈下來的?他切下了耳朵、鼻子和脖子,丟在地上給他的狗吃,然後把了自己佩刀,把人頭放在桌子上,想一刀劈下,不想,自己用勁過大,刀劈偏了,隻把頭皮劈去了一塊。

又準備劈第二刀,驛兵見桌子上的人頭和狗嘴裏咀嚼的耳朵,嚇得“啊!”一聲叫了出來。

彭澤已被他的叫聲嚇了一跳,回過頭來,道:“你在這裏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