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壯的樂曲中,嶽飛寫完,擲筆。怠然坐下,一聲長歎。
嶽雲入,叫“父親。”嶽飛如夢方醒。見是嶽雲道:“來,雲兒過來。咱爺倆說說話。”嶽雲替父親倒來一杯水,坐下。嶽飛道:“為父從軍征戰近二十年來,從無畏懼,勝多敗少。本圖早日殺回家鄉,直搗黃龍府,迎還二帝。吾近觀朝廷意向,隻是一意求和,偏安一隅。不惜屈辱割地。現今軍前暫無戰事,你可回湯陰老家,與你張顯兄弟一起,將你母親、各位老夫人和全家大小接往南來,去江州廬山附近找一隱秘處建幾間房子,也免得他們整日耽驚受怕。”嶽雲道:“孩兒遵命,隻是父親千萬要保重自己,孩兒才敢放心前去。”嶽飛道;“放心吧,為父身體很好。正值壯年,隻恐無用武之地呢。”又從抽屜中拿出一捆文稿交與嶽雲:“這些年來,我於用兵方麵頗有些心得。采其要點,陸續寫成了文稿。尚未係統整理。我也無心整理,交與你帶回去吧,待無事時再行整理成冊,是有些用處的。”嶽雲道:“孩兒明日就去,父親多多保重。”嶽飛又道:“你母親出身宦家,自入嶽門以後,沒過過幾天安穩日子,你回去要多盡孝,聽你娘的教導。”嶽雲道:“孩兒知道。父親,還有祖母的墳塋呢?”嶽飛思忖片刻後:“老人家已入土為安,斷無遷動之理。這樣吧,你回去與你娘商量,托兩個得力家人看護,可將墳頭平了。到廬山再為老人家立個衣冠塚可也。”嶽雲道:“這個使得。”嶽飛又道:“你還去問幾位叔父有什麼事沒。到家裏暫時不要把你湯叔去世的消息說出去。待以後我去說明。”嶽雲道“是。”嶽飛起身道:“走,咱倆去傷病營看看。”
(16)外景:夜深,寒風凜冽。嶽飛、嶽雲、張保去傷病營途中。沿途營帳整齊,軍營內軍士大多安睡。不時有軍士巡邏,秩序進然。至傷病營寨前,見一哨兵衣著單薄,在冷風中瑟瑟發抖。見嶽飛到,急忙行禮:“見過大元帥,小的正在放哨。”嶽飛上前問道:“今年的冬衣費已經發下,你還沒領到麼。”士兵答道:“稟大元帥,小的在大元帥軍中,深知大元帥愛兵如子,各項供給,從無克扣。隻因小的家累太重,將給養寄回家裏去了。”嶽飛道:“原來如此,但冬衣總還是要的啊。”嶽雲從身上脫下一件夾襖,披在士兵身上道:“你暫時穿上我這件,可別凍壞了身子。”士兵感激不已道:“多謝將軍,多謝大元帥關心。”嶽飛道:“你通報你們長官一聲,我們去看看傷兵。”哨兵道:“是,大元帥請。二位將軍請。”
轉內景:一傷兵營帳內。眾傷兵中的斷臂的,殘退的,眼瞎的,嶽飛等三人進入,一斷臂傷兵見了立即站起道:“大元帥,你為何深夜至此。”對眾人道:“弟兄們,大元帥和二位將軍來看咱們了。”眾人能起身的急起身,重傷者也掙紮欲起。嶽飛急製止道:“弟兄們,你們為國效力,身負重傷,我特來看看你們。”眾人道;“謝大元帥關懷。”嶽飛問醫官道:“現在營內共有多少重傷號?”醫官道:“軍帳內內共有三十二座帳棚,共有重傷員五百七十三名,每帳設十八至二十個床位。”嶽飛道:“傷兵情緒可好?”醫官道:“稟大元帥,大部份輕傷員都在各營自己醫療,在這裏的都是重傷員,傷愈後大多數隻能遺散回鄉,但他們中有不少是中原人氏,多已與家人失去聯係,無家可歸,聽說大軍南撤,他們十分不安。”嶽飛道:“弟兄們放心。南撤時決不會丟下各位不管,而且我已安排在新的駐地負近屯兵屯糧,專門建幾處傷殘村,凡與家人失散的都可以前去安居,我再調撥些兵士種田種菜,供給各位。”眾人道:“謝大元帥恩典。”幾個傷勢較經的傷兵說:“大元帥,仍可發給我們些武器,平時教教負近村民,金兵來了,可以就地抗擊。”嶽飛道:“好,多謝各位的愛國之忱。”並一一上前慰問他們。
(17)外景:沿野,嶽家軍大軍南撤。隊伍整齊,沿途可見南遷百姓不斷,另呈一道慌亂無序的隊伍。
外景:隊伍途中暫歇。嶽飛等在一山坡前暫坐。忽見一人破衣爛衫趕來,朝嶽飛跪拜。嶽盡上前扶起一看大驚:“原來是王橫兄弟,你為何在此?”王橫道:“小的奉元帥將令去助宗老元帥,隻因一坐孤城,宗老元帥憚精勵血,終因年事已高,不幸被金兵攻破城池,氣憤而亡。小的隻好化成百姓模樣混出汴京,一路乞討南來。不知大軍為何反而南撤。”嶽飛道:“一言難盡,你且先隨我南去吧。”
轉內景:嶽飛大帳。嶽飛與牛皋、王貴、張顯、施全、吉青、羅延慶,王佐,王橫等眾將議事。嶽飛道;“各位將軍,此次朝廷命各路大軍南撤,與金邦和議已成,但我們仍須作好抗敵準備。軍隊可效我在宜興時做法。在朱仙鎮、襄陽一帶分設東、北、西三個大營,由王貴、張顯負責東路,吉青、趙雲,負責西路,羅延慶、伍尚誌負責北路,就地墾荒屯糧,操練軍事。北路駐劄朱仙鎮,還要保護鳳凰山楊將軍和湯將軍靈墓。其餘眾將駐大本營,大本營暫設襄陽,由牛皋,施全署理軍務,王佐協理供給調劑,安置老弱傷病之將士,有家的發給撫恤安家費用,遺返回家,無家的建立安置村,劃給田土,無力耕種的安排士兵代為耕種,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清理陣亡將士名單籍貫,給家屬發給撫恤費用。不論死傷老弱,有功者都要記入軍功冊。發給恩賞金和褒揚狀。各位將軍都要精忠用事,能文則清理辦文,不能文者分頭做好墾荒屯糧和訓練。確保軍隊萬一斷了給養,也能自給,又能隨時征戰。”
牛皋道:“好端端的仗打得正順手,卻要講什麼鳥和議。弄得我們進又不是,退又不甘,真窩囊。既然這昏皇帝不想收複中原失地,我們倒不如散了吧。免得受他這鳥氣。”嶽飛道:“不可胡說。隻要朝廷不下令裁撤,就不能亂動。各位記住嶽飛一句忠告,萬一有一天嶽飛不在了,軍隊被裁撤了,我們這顆抗敵報國之心永遠不可變。當個百姓也要高舉抗敵大旗,為保國安民盡忠盡力。”羅施全、羅延慶、王佐等道:“大哥放心,我等決不為大哥丟臉。隻要我等在,嶽家軍的威風就在。”嶽飛道:“多謝各位兄弟,各位將軍。”牛皋、張顯則眼圈發紅,說不出話了。
一門官入報:“大元帥,朝廷來使要大元帥接旨。”
宣旨官道:“嶽飛接旨。”嶽飛起跪道:“臣嶽飛接旨。”宣旨官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邦與金邦和議已成,雙方確立淮河為界,各不相犯。茲令嶽飛所轄各部,暫駐朱仙鎮以南,嶽飛著令即日來京,另有任用。欽此。”嶽飛道:“臣領旨謝恩。”宣傳官出。
施全道:“要大哥去京,準沒好事。我們能夠走到一起,全是為了大哥,萬一大哥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們都不會答應的。”嶽飛道:“我自幼受母親訓戒,誓死精忠報國,不管怎樣,都須服從朝廷,各位弟兄,各位將軍皆不可亂動。聽候朝廷安置吧。隻有一件,我等皆係大宋子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抗擊外族,保護地方百姓。”
正說間,門官入道:“大元帥,朝廷又發來金牌,催大人速速進京。”牛皋大叫道:“知道了,讓他回去。”
嶽飛又道:“嶽飛受各位兄弟和將軍抬愛。十多年來所建功勳,皆係各位共同所樹。我也無話可說。唯獨張保,本係恩相李太師家將,為了抗敵大計,受老太師差遣前來助我。我今既要去京,張保也不必隨去,我意用朝廷給我的劄令,叫他前去擔任濠梁總兵之職。張保,你意下如何。”張保流淚道:“大元帥,我不要當什麼總兵,我受太師差遣,就是跟定大元帥,什麼地方都不去。”嶽飛道:“不要說傻話,你去了,我也算對李老太師有個交待。不要說了,明天去上任吧。”
門官又入,牛皋見了,急出門前阻住道:“又是什麼事。”門官道:“剛才不到一個時辰,又來了三塊金牌,催大元帥進京。”牛皋道:“別理他,讓他去吧。”嶽飛見狀:“牛兄弟,又有什麼事。”牛皋笑道:“沒什麼。”嶽飛道:“是不是朝廷又派人來催。”牛皋道:“我已經打發他走了。”嶽飛道:“我也沒什麼要說了。我去之時,帥印由施全、牛皋二位署理,大家都要精誠團結,聽候朝廷差遣。”施全又欲說,被趙雲急止住,輕聲道:“快別說了,你是想大哥不放心去嗎。到時候我們自有主張。”施全忍住。牛皋道:“各位,多話也別說了,大哥執意要聽朝廷的,我等隻能聽大哥的。快備酒席為大哥餞行吧。”眾將齊道:“為大哥餞行。”
(18)內景:酒宴廳,嶽飛上坐,眾將兩邊分坐入席,舉杯為嶽飛祝酒。牛皋對門官說:“朝廷再有那勞什子金牌送來,你隻告我,不擾亂我大哥。”
嶽飛無心飲酒,隻與眾將應酬幾杯,就對王橫道:“你去叫門官來。”
門官入,嶽飛問道:“門官,是不是朝廷又來催促。”門官道:“稟大元帥,從今晨至剛才,不到四個時辰,朝廷已發來詔書、金牌十塊,催大元帥進京。”嶽飛道:“知道了。”對王橫道:“我們動身吧。”牛皋道:“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難道飯都不讓人吃了嗎。”
嶽飛道:“遲走早走都是走,起程吧,各位兄弟,嶽飛就此告別了。”起身出。門官又入:“大元帥,朝廷剛才又連續送達兩塊金牌,催大人動身的。”嶽飛道:“把聖旨、金牌都與我拿來,馬上動身吧。”
(19)外景:帳外,眾多百姓見嶽飛出來,一齊跪地道:“嶽元帥,你不能走啊。我們全指望隨你打回老家去呢。”幾個老者上前道:“大元帥,自從嶽家軍來了以後,百姓安居樂業,各業興旺,我們感大元帥您的恩哪,朝廷議和,隻恐是引狼入室啊。”說著眼圈發紅,用手揩淚。嶽飛連連拱手道謝道:“各位鄉親,嶽飛此次是奉旨進京,身不由己。在下進京後,定將力主北伐,收複失地,還我中原大好河山。”說完與隨從上馬。百姓、將士中不少人跪哭。有的圍上來給嶽飛送酒食。嶽飛揮淚而去,天空中寒風凜冽,烏雲滾滾。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