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坐在靜謐的果園裏,口含葡萄

麵對著白鷗掠起又落下的湖麵

秋陽使人微曛,就這樣地

我在鳥聲中小寐,又在鳥鳴中醒來

海棠樹和岩上野花映襯著美麗麵容

你們邊喝茶邊刻意低聲,呢喃和著鶯歌燕語

我心中動情卻假裝還在睡眠

不忍破壞你們一心要當養詩人的溫柔好意

後來三個人共同回憶起一個熟悉的朋友

懷念他的質樸、厚道又別具情趣

在談論的間歇,我們又低頭沉思:

這世界上究竟有幾個人愛著我們?

在那一瞬間,我們深切地感悟到:

這平常的山水因此有了意境

——闡說“意境”,品味人生:《意境》賞析

“意境”這個詞常出現在我們的口語之中。當我們遊山玩水之期,眼見一隅風景如詩如畫,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讚歎:“多有意境啊!”而稱讚一首詩寫得很美或者一幅畫畫得很好,我們也習慣用“這首詩很有意境”“這幅畫很有意境”等讚語來稱述之。雖然我們平素都喜歡用“意境”這樣的詞語來稱讚藝術,但意境的深意我們未必就一定深知究竟。對意境這個詩學範式的恰當而準確的使用就更不常見了。少君的《意境》一詩,在闡說“意境”的美學韻味中品味人生的豐富內涵,為我們理解意境美學提供了新的方案。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重要範疇,從學理的層麵如何闡釋“意境”呢?按照學者韓林德《境生象外》一著所雲,意境指的是“詩(詞)、畫、戲曲以及園林等門類藝術中,借匠心獨運的藝術手法熔鑄所成情景交融、虛實統一、能深刻表現宇宙生機或人生真諦,從而使審美主體之身心超越感性具體,物我貫通,當下進入無比廣闊空間的那種藝術化境”。這個解釋指出了意境美所具有的情景交融、虛實統一等特征,也強調了它使審美主體產生由眼前現實而進入渺遠時空的藝術認知。可以說,自然中的許多美好事物,一當打動我們時,也就可能呈現出了某種意境。在少君詩中,首先描繪了意境深遠的自然風物,“靜謐的果園”、“白鷗掠起又落下的湖麵”、“秋陽使人微曛”、“海棠樹和岩上野花映襯著美麗麵容”以及“鶯歌燕語”等等,所有這一切構建出一個富有幽美意境的風景勝地來。在這樣的世界中人們難免陶然自樂,歡快縈懷。充滿意境的自然山水會將我們帶入一個幸福的時空之中,讓我們流連忘返,樂哉悠哉。出現在詩行中的詩意盎然的景色,或許是詩歌想要向我們揭示的意境的第一層意思。

很顯然,自然山水所呈現出來的意境之美,還是一種淺層次的審美韻味。更深的意境之美又是什麼呢?美學家葉朗曾這樣解釋“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在感性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現象中,直接呈現某種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說,意境更深層的特性應體現在它所呈現的形而上意味上。少君的這首詩通過追憶好友來深入思考人生,從而賦予意境一詞形而上的意蘊。“後來三個人共同回憶起一個熟悉的朋友/懷念他的質樸、厚道又別具情趣/在談論的間歇,我們又低頭沉思:/這世界上究竟有幾個人愛著我們?”想念故人,共話往事,這是朋友之間舉杯問盞時,最可能發生的一幕生活場景。詩人由這平常的場景出發,進入到對世界之中友愛幾何的深層追問,在思想的遊弋中通抵人生的幽深之處。這種形而上的追問,自然就引出對山水靈性的覺察:“在那一瞬間,我們深切地感悟到:/這平常的山水因此有了意境”。這裏既是對滲入強烈的主體意識,有著鮮明主觀情感投射的山水進行的詩意燭照,也是對“意境”美學的一種形象闡發,收到了一石二鳥的表達功效。

由上可見,《意境》一詩是在闡說“意境”與品味人生的雙重抒情視角中來完成詩意構建的,因而具有一種獨特的美學創新意義。